幾乎沒有任何像樣的抵抗,便紛紛改旗易幟。
一面面繡著“宋”字的大旗被降下。
換上了代表少帥府威嚴的“寇”字大纛。
各地的府庫被打開。
囤積多年的糧秣、軍械,被源源不斷地清點、裝船。
沿著密布的水網(wǎng),運往集結(jié)地。
宋閥經(jīng)營多年的精銳私兵——“天刀衛(wèi)”。
以及各地依附的鄉(xiāng)兵、水軍,總計超過五萬之眾。
開始向嶺南核心山城,以及通往長江的水陸樞紐集結(jié)。
軍容整肅,刀槍如林,旌旗蔽日。
一股龐大的戰(zhàn)爭力量,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被整合成型。
其效率之高,令人咋舌。
與此同時,少帥府的反應(yīng),同樣迅疾如雷。
寇仲與徐子陵,早已在揚州翹首以待。
當宋缺親率宋閥核心人物,及第一批精銳抵達九江時。
少帥府以最高規(guī)格相迎。
寇仲親自出城十里相迎,姿態(tài)放得極低,執(zhí)晚輩禮甚恭。
徐子陵則站在寇仲身側(cè),氣度沉凝。
目光深邃地打量著那位,雖敗猶榮、氣勢依舊如山如岳的“天刀”。
揚州少帥府內(nèi)。
一場決定江南未來格局的會盟,在平靜中完成。
沒有繁復(fù)的儀式,沒有虛偽的客套。
宋缺代表宋閥,寇仲代表少帥府。
在一份早已準備好的盟約上,鄭重簽字、用印。
盟約核心只有兩條:
其一,宋閥及嶺南全境,無條件歸附少帥府,接受寇仲節(jié)制。
其二,寇仲尊宋缺為軍師上將軍,統(tǒng)領(lǐng)新整合的江南水陸大軍。
宋師道、宋魯?shù)人伍y核心皆得高位。
宋閥利益在少帥府框架內(nèi),得到充分保障。
盟約落定的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