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迪·艾倫眼中閃過一絲驚訝。
菲利普·羅斯是他極為推崇的作家,羅斯筆下那種對猶太知識分子身份、欲望與道德困境的犀利解構(gòu),與他自己的創(chuàng)作內(nèi)核有著深刻的共鳴。
LINK能精準地提到羅斯,并且將《波特諾伊的抱怨》與《安妮·霍爾》聯(lián)系起來,顯然不是泛泛而談。
伍迪的聲音低沉下來,帶著一絲難得的興致:
“羅斯。。?!?/p>
“他是最懂得如何用喜劇的刀鋒解剖人性悲劇的作家之一?!恫ㄌ刂Z伊》里那種歇斯底里的自白,那種對欲望的羞恥與沉迷。。。
它撕開了中產(chǎn)階級道德虛偽的面紗,展現(xiàn)了欲望本身的荒誕和痛苦。這確實影響了很多人,包括我?!?/p>
他頓了頓,看向林恩:“你讀出了什么?”
林恩早有準備,他結(jié)合自己的感悟和從學校英文老師那抄的作業(yè),侃侃而談:
“我讀出了‘羞恥’作為一種武器的力量。波特諾伊通過自曝其短,通過將最私密、最不堪的欲望公之于眾,反而獲得了一種扭曲的自由和解脫。
這種將個人困境升華為普遍人性困境的能力,羅斯先生爐火純青。就像您在《漢娜姐妹》里,用多線敘事和看似瑣碎的日常,最終拼湊出關(guān)于愛、死亡和信仰的沉重圖景。。。那種舉重若輕的筆觸,異曲同工?!?/p>
這種一對一的攻堅戰(zhàn)才是林恩所擅長的方式,把伍迪·艾倫從那個該死的‘爵士樂沙龍’里拉出來,攻略難度大大降低!
伍迪·艾倫認真地聽著,臉上的疏離感漸漸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遇到知音的專注。
羅伯特·德尼羅和華爾特·艾薩克森適時地加入討論,話題從羅斯聊到紐約知識分子圈,再聊到獨立電影的困境。
氣氛逐漸熱絡。華爾特·艾薩克森見時機成熟,將話題引向“新視野”計劃:
“艾倫,米亞,你們覺得LINK和鮑勃推動的這個‘新視野’計劃怎么樣?扎根翠貝卡電影中心,整合華納的部分發(fā)行資源、《時代》的媒體力量,為獨立電影打通一條從制作到觀眾的完整通路。
目標就是打造一個真正屬于紐約、屬于獨立精神的電影生態(tài),完全反好萊塢那套商業(yè)流水線模式?!?/p>
羅伯特·德尼羅立刻接話,聲音沉穩(wěn)有力:
“艾倫,我們需要你。紐約的電影需要一面旗幟?!乱曇啊媱澬枰愕闹腔酆陀绊懥ΑN覀円黄?,給那些有才華但無處發(fā)聲的電影人一個家,一個不受好萊塢規(guī)則束縛的創(chuàng)作空間?!?/p>
林恩接著補充:“百視達也可以幫忙,我現(xiàn)在是這家公司的股東,我們完全可以繞過好萊塢巨頭的制片廠制度,建立自己的發(fā)行渠道。”
這章沒有結(jié)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伍迪·艾倫沉默了片刻,大拇指無意識地摩挲著酒杯。
他看了看眼神真誠而充滿野心的林恩,又看了看老熟人德尼羅,最后目光掃過華爾特·艾薩克森。
“這個想法。。。有點意思。整合資源,打通渠道,對抗好萊塢的單一審美。。。方向是對的?!彼D了頓,看向林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