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名之下,卻不知名諱。
那所盛之名,到底是何名呢?
余幼嘉想不明白。
直至告辭眾人離開,她也沒能想明白。
不過,此夜將辭,昏昏沉沉之時,她卻隱約觸摸到了答案——
寄奴曾說,若他的一生是一本話本,他從未被公正以待。
若每個人真是一本話本,結(jié)局注定悲戚。
那旁人的話本結(jié)束時,盡管戲臺上橫七豎八躺滿尸體,可穹頂上仍盤旋著一股浩然正氣。
而寄奴的話本,特別不一樣。
他那本話本結(jié)尾時,盡管或許都還活著,可戲臺上每個人都會感到幻滅,苦澀,心碎,失望,掙扎。。。。。。與精疲力竭。
少年人的恨,是個泥沼。
泥沼不會干涸,只會隨著年齡長大,越陷越深。
其中的人想活,便只能抓住泥沼里所能為食的一切,拼命往嘴里塞,混合著血淚往下咽。。。。。。
【各有各的活法。。。。。。】
小九的言語猶在耳邊,余幼嘉睜開眼,才發(fā)現(xiàn)夏日的日頭已經(jīng)沁入窗紗許久。
她爬起身,一邊惦記著許久不曾見過的小九,一邊慢吞吞洗漱完畢,而后推開門去。
余幼嘉知道自己今日起身晚,但她沒想到門一開,外頭已經(jīng)全都是人。
不大不小的小院中被擠得滿滿的,女眷們各自坐在自己的小椅上,忙碌著各自手中的活計。
這副畫面太過眼熟。
從前白氏洪氏未死時,一家子常常這樣湊在一起熬糖,堪稱其樂融融。。。。。。
只是如今,卻也已是許久不曾見過了。
余幼嘉一時有些恍惚,瞇眼細看,才發(fā)現(xiàn)女眷們手中各自拿著一些色彩艷麗的彩條布帶,還有一些新劈下的細竹條。
她細看幾息,走到二娘身旁問道:
“這是要做花燈?”
二娘早瞧見了自家阿妹,手中一邊不停地忙活著,一邊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