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白鎮(zhèn)的夜空被挖掘機的燈光照亮。
周志高打著電筒,踩著泥濘查看路況,褲腿和皮鞋沾滿泥漿。
有干部勸他回去休息,他卻搖頭:“不親眼看著路修好,我睡不著。”
凌晨兩點,他還在和工程師討論路基加固方案。
與此同時,紀委的調查有了突破性進展。
白鎮(zhèn)鎮(zhèn)長的保險柜里,搜出成箱的現(xiàn)金和金條。
承包商的賬本顯示,近五年的修路工程,實際成本不到申報金額的三分之一。
更令人震驚的是,涉及此案的干部竟達17人,形成了嚴密的利益鏈條。
消息傳到京城,劉老氣得摔了茶杯:“這些蛀蟲!當年我們在戰(zhàn)場上流血犧牲,可不是為了讓他們騎在老百姓頭上作威作福!”
高老立刻致電周志高:“志高,別心軟,該殺的殺,該關的關!”
一周后,陽市召開萬人干部大會。
會場上,白鎮(zhèn)的“問題路”照片被投影在巨大的幕布上,觸目驚心。
周志高拿著話筒,聲音響徹全場:“看看這些照片!孩子們在黑暗中摔倒,老人們在泥地里打滑,而某些干部卻在燈紅酒綠中狂歡!”
他突然舉起一雙破舊的童鞋,“這是白鎮(zhèn)一個孩子的鞋,因為路不好走,他摔斷了胳膊!這是我們的失職!是恥辱!”
臺下鴉雀無聲,不少干部額頭沁出冷汗。
周志高掃視全場:“從今天起,所有道路工程實行終身追責制!”
“哪個環(huán)節(jié)出問題,不管過了多少年,都要揪出來!”
他的目光落在幾個臉色蒼白的干部身上,“別心存僥幸,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會后,陽市掀起了一場“道路革命”。
周志高帶頭成立“道路質量監(jiān)督小組”,每個工程都安排群眾代表參與監(jiān)督。
親聊上開通“道路問題直通車”,老百姓發(fā)現(xiàn)問題可直接向他舉報。
并且這樣的舉報屬于匿名,除了周志高外,別人不會知道舉報者的信息,這也是為了更好的保護好舉報民眾。
要想富先修路,誰膽敢在道路上偷工減料,周志高絕不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