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我已經提前收入文宮,不然,恐怕真要被你搶了去!
楊凡暗自慶幸。
“此人竟扛走山長的道天,簡直是豈有此理!”
不過,他的面上卻不動聲色,說道:“不過,如此一座好道天,其中定然蘊藏不少好物,山長竟讓學生優(yōu)先選擇一物,山長厚愛,學生實在是受寵若驚!”
“這又算得了什么!”
陸持頗為大氣的一揮手,“你是我鵝湖書院的人,你晉升大儒,書院周圍各個世家,宗派理當有一份賀儀才對,不過沒事,回去后山長定幫你挨個討要,保準少不了你的!”
言語間,卻是直接模糊了楊凡加入鵝湖書院的時間。
明明是成了大儒才加入的書院,按照陸持這說法,卻成了書院培養(yǎng)出的大儒,時序一變,意義可就不同了。
收些賀儀,自然也就變得順理成章起來。
“山長高義,學生永世難忘啊!”
楊凡自然聽出這點,秉著有便宜不占是王八蛋的心思,他又委婉的表示,“另外,學生已經進入二境大儒,這賀儀,咳咳,是不是得雙份……”
陸持眼睛一亮!
瞧瞧,這肯定是他們鵝湖書院培養(yǎng)的學生!
他當即大手一揮,說道:“沒錯,就這么辦了!”
就這樣,兩人邊走邊聊,話題竟然是出奇的投機。
與此同時,陸持看著楊凡的眼神,也變得越發(fā)欣賞起來。
尤其是其對于“仁義”有著特殊的理解。
更是甚合他意。
楊凡感受到陸持那欣賞的眼神,臉上露出一絲靦腆之色。
他其實也并沒有說什么,也就是照實說,在上輩子春秋戰(zhàn)國的文字當中,“仁”字的形體,有一種解釋就是從尸從二。
所以,說成將一人砍成兩段,或是切掉兩條腿,也很合理吧?
至于“義”,其古字形像為帶裝飾的鋸齒狀長柄兵器。
其古字的寫法“義”,更是上“羊”頭,下為“我”,而“我”在古代也是一種長柄武器,所以也有斬羊頭上供祭祀的說法!
民間后來甚至常用“乂”來代替“義”,等到明清時,才多出來那一點,也不過是后加上去的罷了。
許是為了留其全尸?
所以,我楊某人解釋“義”為斬其頭,全其尸,想必大家也能理解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