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倫斯克師長平日的時候脾氣有些暴躁,而且在待人接物方面還有些傲慢。
但他現(xiàn)在的做法卻完全對得起他師長的稱呼,這個舉動讓后勤官有些動容。
他此時也忽然想到了什么立即提醒道:
“其實師長,我們也不用那么麻煩的。”
“三艘船全派去運一整個團的士兵也是不足的,但如果我們不是橫渡文查河,而是把第一團給送過桑杰河的話,只用一艘船就可以搞定。”
“河對岸就是第一旅的第三團,您完全可以讓三團的人在河邊構建好防御,我們的船過去的時候給他們捎上幾門火炮,讓他們有能力控制住河對岸的敵軍行了?!?/p>
后勤官其實也是參謀出身,他的建議讓克倫斯克師長茅塞頓開當即就采納了。
這樣做不僅不會影響后面幾天的補給和重型裝備卸貨速度,而且也可以緩解第一團面臨的困境。
簡直就是雙贏,他一個人贏兩次。
然而這樣的建議好是好,但是卻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那就是沒有和革命軍商量,只要革命軍不同意他們就很難辦到。
圍攻120師第一旅第一團的就是革命軍第107團,也就是由格林尼亞投誠帝國軍和志愿兵組成的那兩個團之一,其團長就是之前主動起義的帝國軍前連長卡緬。
此時的卡緬連長可以說是完全打瘋了。
如果說兩個多月前的他聽說有一支部隊能夠化整為零,分散成無數(shù)小隊繞道敵人后方去插入敵人各部之間的結合地帶發(fā)動進攻。
他一定會認為這是某個不懂軍事的吟游詩人隨意編纂的滑稽戲罷了。
都不說部隊化整為零之后指揮度完全歸零這件事,就單論這個繞后至敵人各部之間結合部發(fā)動進攻這一點他就可以對此嗤之以鼻了。
這個戰(zhàn)術看上去很厲害直插敵人要害,但問題是只有他這種親自體會過戰(zhàn)場的人才知道,這所謂的戰(zhàn)術就是讓人去送死。
不僅在戰(zhàn)術上是一種送死的舉動,同時也一定會讓參與這個戰(zhàn)術的士兵認識到這個行為本身就是在送死。
人都是害怕死亡的,一般而言一個指揮官想要執(zhí)行這樣的戰(zhàn)術,他們都會盡可能地蒙騙士兵。
要么讓他們不知道自己在送死,要么就是讓他們有所希冀覺得自己能夠活下來。
不管怎么說,一旦戰(zhàn)斗打響這群士兵在最開始會有極高的士氣,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絕對會快速下降。
與此同時,這樣的敢死隊其組織度也絕對不會高到哪里去。
但問題在于這種敵后迂回突襲直插結合部薄弱點的戰(zhàn)術又是對組織度要求極高的,這與敢死隊的性質完全相反。
所以當卡緬團長第一次聽說革命軍擁有這種戰(zhàn)術的時候是不可思議的,直到他現(xiàn)在看到他們107團的士兵們真正執(zhí)行出來了才最終承認。
“這套打法竟然是真的啊……”
卡緬團長看著眼前的敵人忽然亂做一團就知道自家政委已經(jīng)成功帶隊突襲了敵軍后方,他此時也果斷抓住了戰(zhàn)機大聲命令道:
“全員上刺刀,迫擊炮掩護,都跟著我一起沖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