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可能不懂革命,但他們絕對懂城市。
如果革命軍真的以沃爾夫格勒作為大本營去發(fā)展革命,那么就將走到帝國最為擅長的領域。
對于如何封鎖一座城市、如何進攻一座城市、如何摧毀一座城市,吸血鬼帝國有著太多太多的經(jīng)驗,他們一次不行還可以兩次、三次,帝國有的是時間和精力去慢慢消耗。
而革命軍在沃爾夫格勒戰(zhàn)役后暴露出來的種種問題也說明了,他們對于一個城市的掌控并沒有像有些人先前預料的那樣手到擒來。
在此前一直沒人關注過的廣袤鄉(xiāng)村開展普拉爾什維克革命對于革命軍來說是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情,但同樣的對于帝國來說他們也沒有對付農(nóng)村根據(jù)地的經(jīng)驗。
這個賽道的選擇等于將革命軍和帝國拉到了同一個起跑線上,而且革命軍在這方面還有著先手和理論支持的優(yōu)勢。
“打仗也是同樣的道理,既然在各方面都比不過對方,那就把敵人給拉到他們完全陌生的領域去,在那地方構筑我們的優(yōu)勢然后擊敗敵人?!?/p>
葉格林說的陌生領域就是指軍隊的思想建設方面,這是唯一革命軍能夠擁有但帝國軍絕對不可能用的東西。
“敵人軍隊內(nèi)部有著十分割裂的官兵矛盾、有著尖銳的種族矛盾、有著地方與帝國不同部隊差別待遇的矛盾,還有著隱藏在各種表象下面的階層矛盾?!?/p>
“要想做好一個隊伍的思想工作,首先就要講明白我們?yōu)楹味鴳?zhàn)這個問題?!?/p>
“每一個戰(zhàn)士都是活生生的人,大家肯定都是怕死的,肯定都是不愿意過著部隊這種辛苦誒日子的?!?/p>
“那么為什么我們還能夠聚集起這么大的隊伍呢?”
“就是因為我們給老百姓講清楚了革命軍是一支什么樣的軍隊,我們是為了什么樣的理想去戰(zhàn)斗的?!?/p>
不管是在沃爾夫格勒還是在格林尼亞,葉格林對于革命軍的招募工作有且只有三個要求,那就是:
一、堅持自愿公平的原則。
二、不得花錢雇傭人選。
三、不得強迫青壯年入伍。
如果說在宣傳方面革命軍主打一個公開透明,把加入進來的所有問題都給你講清楚了。
那么在具體的招募工作方面這三個要求就體現(xiàn)出了葉格林以人為本的思想。
除了在一開始的幾個團是直接由工作隊轉職過來組建的,革命軍在后續(xù)組建步兵團的時候都嚴格按照了自愿征兵的原則。
戈爾隆曾不止一次地抱怨說著這個三個條件但凡隨便少一個,革命軍的征兵工作也不至于那么麻煩費事。
但葉格林在這事上卻出乎意料地固執(zhí),他不管旁人怎么勸說都一直堅持這三個原則。
最后兩邊只能妥協(xié)了一下,戈爾隆承認革命軍的主力部隊按照葉格林的想法去征募兵員,同時葉格林不得但對戈爾隆有計劃地組織城市居民組建民兵部隊。
此時民兵部隊暫時還沒有上過戰(zhàn)場,但革命軍的主力兵團已經(jīng)用實際行動證明了純志愿兵組成的部隊在思想的加持下究竟爆發(fā)出了多么強大的意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