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望橋鎮(zhèn)婦協(xié)會主任柳德米拉的號召下,本地的婦女同志們都被動員了起來,她們帶著小孩、呼吁著老人穿梭于大街小巷和田野山道之間。
看到了有積水的地方就撒一把石灰下去然后找點土來給填了,居住區(qū)周圍的雜草也組織人力及時清理了。
對于村鎮(zhèn)周圍的水源點,大家也按照報紙上的提議采取了辯證分析、分開處理的方式。
地表水渠在進行了一次疏通后就都找來了石板子蓋在了上面,山間的蓄水池更是直接用石頭封住了開口,保證蚊子來了就不可能在這些地方找到能夠繁殖的地方。
溪流河灣這類活水源,村民們會在河灣水流平緩的凹處多撒石灰,消滅蚊蟲。
村子里和鎮(zhèn)子里的水缸瓦罐也是這次滅蚊除害的重點照顧對象。
柳德米拉帶領著婦協(xié)會的大家在仔細檢查著鎮(zhèn)子里的每一處積水點,在這個過程中也總有人冒出一些不錯的點子。
“柳德米拉妹妹,現在根據地的大家都很忙,如果每個水缸每天都要換水,大家可能忙不過來了?!?/p>
“我尋思咱們換水是為了不讓蚊子在里面下蛋,那我覺得咱做點木桶蓋子,直接蓋在水缸上面好不好?”
在檢查積水的時候,瑪琳娜提出了一個不錯的建議。
這很快引起了婦協(xié)會大家的熱烈討論,不過蓋子的方案在大家討論完之后發(fā)現有些不妥。
因為制作一個木蓋子需要木匠,而伐木營地那邊已經夠忙了,那里的老師傅帶著小徒弟已經在沒日沒夜地給大家打造家具,現在她們過去提要求就是在搗亂。
婦協(xié)會的大家寧愿自己多忙一些也不愿意去麻煩他人,因為大家都是勞動者,天然是能夠同情對方的。
既然木蓋子這個方案不得行,大家又繼續(xù)討論。
很快就發(fā)現她們完全可以利用下班后的時間去制作紗帳啊!
“根據地本來就有下達任務讓我們幫保育院和醫(yī)院制作防蚊紗帳的,我們完全可以利用休息時間多制作一批紗帳出來套在水缸上面?!?/p>
馬琳娜很是興奮地說著,柳德米拉也覺得她說的有道理,當即就表示在今天的任務結束之后就向上面的同志提出申請。
整個根據地現在采用著集體經濟的方式,每村每鎮(zhèn)都有相應的生產目標,所生產的糧食、礦產和木材都需要全權交由根據地統(tǒng)一調配。
在開荒初期,這樣的制度保證了每一個開墾營地都能享有最大化的物資供應,沒有一份資源的被閑置的、更不可能有資源會被浪費。
隨著第一季作物的豐收,根據地也逐漸放開了對物資的全權掌控,現在相對富裕的糧食儲備就已經能夠允許各村各鎮(zhèn)在交夠中央的情況下,自己享有剩下的。
對于這個安排各村各鎮(zhèn)的百姓們自然是樂于接受的,而且他們也不會浪費,反倒是帶著十分認真的心態(tài)修建了儲藏設施,將收獲完的土豆都儲備了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糧食這邊各地方有了一定自由調配權,但是像棉線、麻線這類物資相對緊缺還是只能由根據地統(tǒng)一調配。
柳德米拉的建議很快就遞交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