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洋彼岸教廷殘軍的情況葉格林其實一直都不是很清楚,大部分的情報來源還是靠著戈爾隆之前和他們接觸得來的。
不過可以確定,對方同樣也是站在了反抗吸血鬼統(tǒng)治的立場上。
光是這一點就足夠讓革命軍和人解盟展開合作了
雙方之間肯定是有著一定的矛盾,但就像葉格林一直在說的一句話一樣。
在反抗吸血鬼這個主要矛盾被基本解決之前,其余的矛盾都是次要的,是暫時可以為主要矛盾讓步的。
因此基于這個原理,葉格林他們對于合作是有著必要的心理準備和需求的。
但這也并不意味他們會對這幫封建余孽無條件的妥協(xié)。
合作是大前提沒有問題,但葉格林向來不喜歡妥協(xié)式的合作,他傾向于去斗爭。
人們常說政治是妥協(xié)的藝術(shù),但是葉格林卻并不喜歡這句話。
在生活和工作中他妥協(xié)的地方并不算少,但是在政治上、在方向上他卻一次都沒有妥協(xié)過。
他相信沒有什么矛盾是斗爭解決不了的,只有經(jīng)歷過了斗爭才能夠把藏在表象之下的潛在邏輯給理清出來,才能夠最大程度爭取到屬于自己這一邊的利益。
與敵人的斗爭那就是你死我活,與朋友的斗爭那就是爭個高低、爭個道理。
有時候吧甚至是爭個面子……
別瞧不起去爭面子,真正的朋友是不會讓你掉面子的,只有這種來者不善的才會讓給你出難題讓你難堪。
對于這種有些惡意的朋友,在此時爭個面子就是在警告對方自己不是好欺負的。
直接展現(xiàn)己方的態(tài)度和底線是防止對方得寸進尺的最好手段。
而且現(xiàn)階段的革命軍也絲毫不遜這幫自大洋彼岸而來的所謂“尊貴”客人,實力和老百姓的支持給了葉格林可以直接拒絕他們的理由。
本身就不求著他們,自然就有恃無恐了。
所以對于這次的使節(jié)團,葉格林一開始就定義是來者不善的,而一定是有求于他們的。
因此他原本的想法是先拖上個幾天看看,等對方把自己內(nèi)部的矛盾給理清了、等對方把自己的態(tài)度擺清楚了,大家在坐下來心平氣和地好好談一談。
但是讓葉格林都沒想到的是,對方慫的速度似乎有些快了點。
這才第二天,對方職位最高的主教就帶著兩個人年輕人過來拜訪了。
聽前線執(zhí)勤的同志們報告,這個小老頭一點兒架子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