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的時間過去了,格林尼亞的帝國軍總算是在革命軍的不停騷擾下站穩(wěn)了腳跟。
革命軍也借著這幾天的時間總算把民眾的隊伍給推進到了一個相對安全的區(qū)域,從戰(zhàn)術上來說107、108獨立團他們取得了絕對的成功。
但是卡緬團長卻一直放不下心里的擔憂。
“敵人的反應實在太違和了,我們的小隊只要一出山口騷擾,他們隨便抵抗一下就撤回了城內。”
“從結果上來看我們的目的已經達成了,但是卻并沒有對敵軍的有生力量造成任何打擊?!?/p>
“敵軍的戰(zhàn)力尚存,我們面對的困境從來沒有得到緩解?!?/p>
對比之前奧爾加格勒戰(zhàn)役時候的情況,這次的敵軍裝備和火力都沒有第一集團軍強,但是他們的戰(zhàn)略卻十分克制。
就像葉格林之前說過的一樣,戰(zhàn)爭不是比雙方誰做對的事情多,而是比誰犯的錯誤少。
敵軍這次的退卻的確幫助革命軍完成了他們的戰(zhàn)役目標,但是卻并沒有讓革命軍取得戰(zhàn)場的主動權。
現在107和108獨立團依舊需要掩護民眾撤離,而帝國的第二集團軍卻編制完好,隨時都可以沿著山間隘口進攻。
打與不打都在第二集團軍的一念之間,革命軍這邊有且只能被動防守。
“難道就不能加快點速度撤離嘛,這該死的再拖下去,我很怕奧爾加格勒方向的敵人從后方跑來把我們前路給堵了?!?/p>
卡緬團長滿臉焦急地說著。
他們現在暫時安全了是不假,但是所處的地理位置卻不是很好。
帝國在德納蘇蒂斯山脈內有兩條鐵路線,西邊這條通往格林尼亞的路程最短,屬于貫穿南北希德羅斯的大干線。
東面通往奧爾加格勒是條支線,在山里的路程比較長,而且運載能力也比較有限。
革命軍在德納蘇蒂斯山脈內的這兩條鐵路線都布置了一些兵力,不過也大多是游擊隊級別的。
這些部隊執(zhí)行騷擾敵軍的作戰(zhàn)倒是沒問題,但遇到敵人大舉進攻就沒轍了,只能等主力部隊過來支援。
革命軍在格林尼亞方向的主力部隊尚且只有107和108獨立團。
如果格林尼亞沒丟的情況下,他們完全可以以這座城為支點去執(zhí)行作戰(zhàn)任務。
具體做法就是奧爾加格勒方向的敵軍要是敢派兵進入山脈內拿回鐵路控制權,他們就可以兵分兩路。
一路直奔鐵路線在山區(qū)阻擊敵人的攻勢,另一路部隊沿著伊姆拉河北上去騷擾奧爾加格勒區(qū)域。
雖然帝國在奧爾加格勒方向有著兩支大軍,但是那地方地形相對開闊,他們是不可能全部防住的。
革命軍只需要找準他們陣線的薄弱點就可以攪動整個地區(qū)的局勢。
然而當第二集團軍孤注一擲南下攻取了格林尼亞之后,革命軍在戰(zhàn)略上的優(yōu)勢就蕩然無存了。
現在他們的大部隊已經被堵在了鐵路線上,對奧爾加格勒的戰(zhàn)略限制也已經不存在了。
如果此時奧爾加格勒那邊的敵軍反應快一些,迅速組織部隊拿下山脈間的鐵路控制權,然后借由鐵路的幫助將部隊快速轉移至布尼亞克地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