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聽令,跟我一起前往火場救災!”
葉格林的話很直白,沒有多少鋪墊,一上來就是最為真摯的感情。
救火不應敵的做法讓剛從前線退下來的革命軍指戰(zhàn)員們都有些難以接受,但葉格林身先士卒的做法卻抵消掉了他們這部分情緒。
“葉格林說得對,一直支持我們的百姓都沒了,我們擊敗這支敵軍又有什么用?”
“帝國不差這三個師,但我們絕對沒法離開人民!”
一位頭上還淌著血的指揮員站到了隊伍最前方,他是一支隊的政委,剛剛從鏖戰(zhàn)中活了下來。
此時他將自己的步槍交到了后續(xù)趕來的6支隊手上,然后對著大家說道:
“一支隊的同志們,把槍交給后面的同志,都跟我一起上,讓我們去把受災的民眾都救回來!”
“烏拉!”
政委高呼一聲,剛從前線退下的戰(zhàn)士們也重新燃起了斗志。
他們的行動速度很快,各班各排按照戰(zhàn)斗隊形分散開來,進入到火場后他們四處搜尋,找到了街上不知所措的災民就帶著他們朝安全的位置趕去。
“喂,革命軍的,我們在這里!”
被困在屋子里的民眾看到這熟悉的身影之后,立刻燃起了希望,他們趴在窗邊大聲的呼喊著。
革命軍在發(fā)現(xiàn)他們之后也二話不說地趕了過來。
當初在建設新下城區(qū)的時候,革命軍已經考慮到了火災的可能性,因此在每個街區(qū)都打了一口井。
此時火勢越來越大了,光靠水井打水已經是沒法撲滅火災的了。
好在民眾們也知道革命軍的難處,他們從窗口扔下了棉被,讓革命軍能夠用水打濕棉被。
遇到火情稍弱的建筑,革命軍一個濕棉被撲上去就能制止火勢的蔓延;遇到火大的就只能披著濕棉被沖到樓上去解救災民了。
“革命軍的朋友,這里!這里的倉庫還沒有著火,快進來拿梯子!”
有位臉都被熏黑的民眾跑了過來,給革命軍指引了通往倉庫的道路。
這些東西基本都是之前大重建時期剩下的,大部分都在之前撤離的時候被革命軍給打包帶走了,但是也留下了不少給本地居民們使用。
但可惜帝國軍來了之后,這些能賣錢能修營壘的工具都被他們給強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