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爐煉鐵?”
“何為高爐?”
太子韓承乾眉頭擰成個疙瘩,語氣里滿是困惑。不光是他,連端坐上方的宣帝,還有一旁立著的牛達,聽了王平這話也都是滿臉茫然,顯然沒聽過這新鮮詞兒。
“回陛下,回太子,這高爐便是能熔煉銅鐵的大家伙。”王平躬身回話,語氣不卑不亢,“微臣這些日子琢磨著我朝的煉鐵法子,還特意去將作監(jiān)看了工匠們干活,這高爐煉鐵的法子,便是微臣想著用來改進咱們煉鐵技術(shù)的?!?/p>
“改進煉鐵技術(shù)!”
宣帝把這幾個字在嘴里咂摸了一遍,眼睛瞬間亮了,身子微微前傾,急切地追問道:“這高爐煉鐵,跟咱們現(xiàn)在用的法子比起來,到底好在哪兒?”
王平抬眼迎上宣帝的目光,聲音清晰有力:“雖說還沒真的試過,但依微臣推算,這高爐煉鐵不光能讓鐵的產(chǎn)量翻個十倍甚至百倍,煉出來的鐵雜質(zhì)也少得多,而且能直接用來鑄造,要是再用些別的法子精加工,還能鍛造成鋼!”
“數(shù)十倍,甚至數(shù)百倍?”
宣帝嘴里發(fā)著怔,下巴都快驚掉了;韓承乾也僵在那兒,半天沒回過神;牛達卻猛地攥緊了拳頭,眼里像燃著團火,激動得直喘粗氣。
要知道,就憑現(xiàn)在的煉鐵本事,大宣已經(jīng)能在天下站穩(wěn)腳跟了。要是能有更多更好的鐵器,不管是打造兵器還是盔甲,那天下還有誰能擋得?。?/p>
更別說煉出來的鐵還能當制鋼的料,那可是百煉鋼啊!真要是能裝備一支用百煉鋼造的軍隊,光是想想都讓人頭皮發(fā)麻。
看著眼前三人這副魂都快飄走的模樣,王平心里直無奈。
說起來,古代的銅鐵產(chǎn)量上不去,不是沒有原因的。一方面是冶煉技術(shù)跟不上,另一方面,采礦耗費的人力實在太大了。絕大多數(shù)礦脈,都是派些苦役扛著鋤頭去挖,可問題是,鋤頭損耗得快,而且這時代的鋤頭質(zhì)量也就那樣。
另一方面,冶煉的時候得燒大量木炭。雖說鄠縣有露天煤礦,采集起來也容易,可古代就是沒法用煤炭來冶煉。
根本原因在于,木炭雜質(zhì)少,煉出來的生鐵結(jié)構(gòu)細密、沒裂紋,換成煤炭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
可木炭再好,燒制起來也得花大量成本!一般情況下,煉一百斤鐵,就得燒掉七百斤木炭,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時間和人力成本!
至于銅,就比鐵更稀有了,成本還要再高幾倍。
這么一算,表面上看大唐好像不缺礦脈,可實際上,每一斤鐵和銅的成本都高得嚇人。
所以啊,想要解決這些問題,得系統(tǒng)地來。比如說,采礦的方法得改良,用煤炭取代木炭來冶煉銅鐵的法子也得想辦法解決,甚至冶煉的工藝,都得從頭到尾改造一番。
王平為了這些事,已經(jīng)琢磨了很久了。不然的話,他早就開始造陌刀了,哪還會等到現(xiàn)在。一件能改變時代的武器誕生,背后往往需要一整套生產(chǎn)體系全面革新,半點都馬虎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