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了。
王有發(fā)心里惦記著硯臺的事,剛把王平送回家就一刻不歇的去河邊了。
王平把買的的東西交給張氏,張氏小心翼翼的放進了一個分層木箱里。
木箱是兩人離去時王老頭給打的,表面有些粗糙但是木碴已經被打磨平整了。
王家都是茅草泥巴為墻,木梁為架的土房子,王平沒有自己的房子,就連讀書用的桌子也沒有一個。
后院里,王英雄和王老頭正合力為王平打造著木桌,張氏三人也都去了割麻桿,待將其晾干后就可制成麻線麻繩麻布一類的東西。
兩個姐姐我不知道去哪了,家里就剩王平一人。
王平先小心的把千字文拿了出來,看里面的內容和夫子教的一般無二這才放下了心。
又開始繼續(xù)誦讀今早所教授的內容,反復幾遍后,感覺沒有問題以后,才搬來一個小木凳把書放在凳子上,用拿毛筆的方式拿著一個小木棍蹲在地上,小心的的學著寫了起來。
那麻紙可不便宜,王平可不敢拿麻紙來練手,又寫了一會王平感覺手腕都酸了,不過幸好有兩世的記憶,王平上手倒是很快,不一會練字就小有所得了。
之后,王平興奮站了起來,一天的疲憊似乎也減弱了幾分,這時他才跑去端來一碗水,跑去主屋里,小心的用毛筆蘸了蘸水,在桌面上寫了幾個字。
將早上的內容重新在腦中過了一遍之后,王平又一筆一劃的寫了出來,邊寫著邊想下一步的筆峰該怎么寫才好。
就這樣,又是幾遍過去,碗中的清水也過去了大半。
王平才施施然的放下,揉了揉酸疼的手腕,把毛筆收拾好以后,就打算出去轉轉,勞逸結合就好,王平可不想成為書呆子。
日頭已經西斜,金燦燦的夕陽讓王家莊也染上了一層金黃,雞鳴狗吠之聲不時響起,涼爽的風輕輕吹動著院中的樹葉。
王平想著記憶中的廣播體操,扭著身子就去雞舍喂雞,剛放下雞食,兩道銀鈴般的聲音就在腦后響起。
王霞和王翠各自帶著兩大背簍的豬草走了過來,看見王平先是一愣隨即又笑了,然后飛快的放下豬草,奪過王平手里的東西。
就帶著王平洗了手,嘴里還嘟囔著什么讀書人不能動這些一類的話。
王平笑著辯駁,可看到兩人堅決的神色,也只好拒絕。
又轉了一會,才反思了一下剛才寫字的不足,走回房間拿出一小節(jié)拇指大小的墨條,活好墨汁,輕輕提筆寫了起來。
只是剛剛還寫的無比順利的字,到了這麻紙之上就立刻變成一塊墨團,在后悔上一世初中書法課開小差的同時,也更加沉浸心神認真的思考起在麻紙上毛筆的寫法。
不知不覺間,王平也漸漸習慣,寫的字也能勉強認清,雖不能說有多好看,但對只有五歲左右的他來說已是不錯。
等王平寫完夫子留下的功課之后,在抬頭就發(fā)現(xiàn)兩個姐姐不知道什么時間,已經來到了旁邊,正好奇的看著麻紙上的字,眼里即羨慕又好奇,看樣子已經有了一會兒。
王平看著兩人的樣子心中一酸,一個念頭就涌上了心頭。
不一會兒,王英雄就抬著一個實木桌子從后院走了出來,王老頭看了看主屋早已被磨得光滑的木桌又比對了一下剛剛制成的泛白的木桌。
想了想,就將主屋中的桌子抬了出來,搬到了王有發(fā)三人的屋子里。
而那個粗糙的實木桌子就被搬到了主屋。
這時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張氏幾人也一人背著一大捆人高的麻桿,趙氏把曬了一整天的麻桿收了進去,何氏擺放著新割來的麻桿,張氏則走進廚房準備晚上的飯食。
農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傍晚的風也漸漸涼了下來,王平拉著兩個姐姐嘴里說著她們聽不明白的千字文,在院里蹦蹦跳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