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到半夜,王平有些些熬不住了,不斷在張氏的懷里栽跟頭,王老頭看了一眼同樣昏昏欲睡的王霞王翠,揮揮手讓眾人回去睡覺。
等人都走了,王老頭才跟趙氏琢磨著是不是要重修一下房子了,孩子們長大了,以前的房子倒是有些不夠住了。
趙氏則是希望在供王平讀書的基礎上多買幾畝地,老人家總是覺得田地才是立家之本,有了田地心里才踏實。
王老頭和趙氏又說了一會,才停下了話題,準備有時間再跟小輩們商量商量。
次日一早,王平依舊遵循著自己的學習,早早的就背起了書,等兩個姐姐和堂哥也都起床洗漱好以后,才一起去了主屋里給兩位老人磕頭拜年。
等拜完后,奶奶趙氏則拿著一些松柏枝點著煙熏著家里的每一塊地方,寓意祈福納祥辟邪驅災,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子孫興旺,生活蒸蒸日上。
王平和王祥則是被王有發(fā)兩兄弟帶著去村里其他人家拜年,聽王老頭說王家莊姓王之人百年前是一個宗族之人,后來王老頭尋根就從別的地方遷了過來,所以在王家莊帶走血緣關系的并不多。
走完幾家以后,王平的小口袋里就多了幾枚銅錢,壓歲錢每家一文在莊戶人家之間不算多也不算少了。
大年初二,王平跟著張氏回了趟娘家,母親張氏和娘倆兩個舅兄的關系并不好,當年王平姥爺早死,三個姐姐都已經(jīng)嫁了人,就剩下年紀最小的張氏和外祖母。
恰好分家之時,外祖母和母親張氏被分到了王平二舅一家,二舅媽是個慈善的,可頂不住外祖母偏愛他大兒子一家的幾個小孫子,時不時偷拿二兒子家的糧食喂養(yǎng),后來又做了許許多多昏頭了的事。
二舅一氣之下,便帶著妻女遠走他鄉(xiāng),只剩下母親張氏和外祖母相依為命,時不時還要看大兄的冷眼刻薄和同村之人的議論,張氏就是在那種環(huán)境下慢慢長大。
在去往縣城的一條小路上,坐在驢車上的王有發(fā)瞧見前往縣城交銹品貼補家用而走破草鞋的張氏覺得心疼,就墊付了驢車錢。
雖然這錢后來王石沒有收,可間接促進了王有發(fā)和張氏的第一次好感。
后來,王平大姨丈去世了,為了幫姐姐張氏就來到了王家莊帶孩子,不經(jīng)意間又碰到了王有發(fā),過了幾個月張氏把幾個外甥照顧的好好的,王老頭見著孩子不錯,就上門提了親。
后來,王平大姨和三個表哥跟著堂叔一家去了涼州府,在這古代山重水遠路迢迢,張氏親自照顧的三個外甥和大姐就這么沒了消息,也是張氏一件遺憾的事。
過年的時候,張氏和何氏親自去鎮(zhèn)上割了一些布匹給全家人都做了一身新衣服,當張氏帶著王有發(fā)和王平來到大舅家的時候。
大舅看到衣服的一瞬間眼神驚詫了一瞬后恢復了正常,大舅媽卻是不斷偷偷用余光打量著張氏。
可能她很不理解當初那個又瘦又小吃不上飯的小丫頭,現(xiàn)在怎么變的這么好了,這些大人當然都是看不到的,而王平一個小孩卻觀察的清清楚楚。
外祖母劉氏已經(jīng)瘦弱的不成樣子,雞皮鶴發(fā)不是說說而已,等大舅將三人迎進去,表哥和表姐都出來問了好,王平也在幾人之前都見了禮。
王有發(fā)帶著王平坐下,大舅接過了王有發(fā)手中的禮,幾包酥餅還有一件老人的衣物,以及一些來之前炒制的雞肉。
這禮對于農戶人家已經(jīng)很重了,趙氏雖然有時很舍不得,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可從不缺少兒媳們的東西,王平從表哥和表姐不斷吞咽口水的樣子就不難看出他們多久沒有吃過。
張氏看著老母親的樣子,心里也很難受,雖然她氣憤劉氏當年做的一系列的事,但這畢竟是養(yǎng)育自己的母親,張氏眼眶也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