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處于北方慶州府積元縣柳鄉(xiāng)鎮(zhèn)的小王莊,小王莊距離柳鄉(xiāng)鎮(zhèn)約摸有半個時辰的路程,距離積元縣也有兩個多時辰的路途。
至于慶州府城,王平不知道。
因為就連爹爹也沒到過那么遠的地方。
在這個車馬慢慢的時代,很多人可能一生都沒離開過誕生以后的土地。
王家分有五十畝口分田,二十畝永業(yè)田。
根據(jù)大宣律法,口分田主要作為生產(chǎn)糧食的土地,而永業(yè)田則可以用來種植果樹桑樹一類等。
這里大多種植粟和麥,此時的小麥一年一收,好些的田地一畝地不過兩石的收成,(此處為容量單位,斗,升,石,其中進制為十,十升為一斗,十斗為一石。)一石約為一百二十斤左右,
相比于后世華北地區(qū)的畝產(chǎn)八九百公斤,此時的產(chǎn)量簡直低的可憐。
可在此時,一畝能夠產(chǎn)糧兩三石的土地,無疑是中上等的田地了。
剛開始,王平在聽到自家有這么多的田地還挺樂呵,掰著手指頭一算,怎么著也有上萬斤。
王家上下加起來不過十口人,整整一萬斤怎么吃都有剩余,可后來在村子里轉(zhuǎn)悠的時候才聽說明白。
什么五十畝田,整整一半都是荒山野地。
簡直不能用。
不過此時,宣朝已經(jīng)安定下來,得益于皇帝仁愛體恤百姓,稅收為十二取一,也就是說收取正常田地總收獲的十二分之一用作賦稅,而荒地稅收則是荒地總稅收的三十取一。
可就算這樣,日子也過得十分拮據(jù)。
一年交完田稅,除去來年的種子和一家人一年吃的糧食,還要剩下一兩石以備不時之需之后。
家里也就能剩下個四五石左右,現(xiàn)今糧價一石不過六錢(一文等于一個銅板,一百文等于一錢,十錢等于一兩),在柳鄉(xiāng)鎮(zhèn)價格可能略低,總共可得錢三兩左右。
家里養(yǎng)著一頭豬,王平見過,和后世的根本不一樣,又丑又騷脾氣還很大,不知道的還以為它是GGbond。
另外的雞鴨也都散養(yǎng),時不時的讓堂姐王霞出去溜溜。
這些都還得是在大豐之年的情況下。
一切都得看天吃飯。
王平穿著一身麻衣坐在泥土門檻上,撐著下巴看著面前的倒柳枝丫隨風(fēng)飄動,心中卻無比惆悵。
他的悠閑田園夢在此刻破碎了。
“小平兒,怎么坐這了,小心著涼?!?/p>
這一世自己的名字依舊是名字。
說來也巧,王平的爺爺王老頭斗大的字不識一個,父親伯伯甚至是哥哥姐姐的名字都是王老頭在柳鄉(xiāng)鎮(zhèn)聽人說話時,在一旁聽來的。
這些名字雖說比不上那些文人起的有寓意,但比起同村的鐵蛋狗娃那是再好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