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來到長安縣衙已是下午,長安縣尉見到王平,連忙迎了上來。
說明來意之后,長安縣尉便緊張的心情這才略有好轉(zhuǎn)。
王平在這長安縣衙一待就是兩天。
每日去刑部點卯之后,便徑直回長安縣衙。
宋郎中也不在意,這這么兩天過后,王平摸清了縣衙的審案流程和方法,回了刑部司。
回到刑部司后,王平也沒閑著,從這兩天的調(diào)查來看,他已經(jīng)清楚明白了大宣各地官衙,為何會在審案之上出現(xiàn)那些紕漏。
歸根結(jié)底,便是案件中檢驗這一關(guān)節(jié)實在是太粗糙了,這當今的仵作查驗,靠的是一代代的家傳。
代代家傳卻不能總結(jié)補充,這查驗之法定然落后有積弊,就如那前幾日的案子一樣,若非有還算有經(jīng)驗的仵作,長安縣衙又請了大理寺和刑部合查,這兇殺案怕是要以自縊案結(jié)案。
而這么做的結(jié)果,要么就會讓罪犯逍遙法外,要么就會讓真正清白者蒙受不白之冤。
這樣做對于官府倒是省事了,可對于百姓來說,卻是天大的災(zāi)禍了。
能解決的辦法,就是有幾部能夠用于審查檢驗專用的書籍,得益于出生時的天賦,王平對上一世的許多事,都有著非常清楚的記憶。
在華夏關(guān)于法醫(yī)學(xué)、刑獄檢驗和司法實踐領(lǐng)域的書籍,可不在少數(shù)。
比如南宋宋慈的《洗冤錄集》,南宋鄭克的《折獄鬼鑒》再到清代的《無冤錄集》。。。。。。
這些書籍若是能傳出去,對于天下刑事必然有極大的幫助。
不過這幾本書畢竟是和法醫(yī)有關(guān),王平就算在上一世,了解的也沒有那般的透徹,所以這書的編纂,還需要其他人的幫助。
當時,王平轉(zhuǎn)頭看向手邊,小吏早已將勘驗查驗的典籍備齊。
可他翻了翻這些書冊,心里清楚,僅憑這些書面知識,遠遠不足以應(yīng)對千變?nèi)f化的實際案情。
思索良久,王平擱下筆,喚來一名當差的小吏,鄭重交代:
“把京畿道各個衙門里仵作的名冊整理一份,盡快呈上來?!?/p>
小吏雖滿心疑惑,不明白大人要仵作名冊有何用途,但還是恭敬應(yīng)命:
“遵命,小人這就去辦?!?/p>
王平心里明白,這些仵作驗尸的本領(lǐng)高低不同,有些傳承的方法或許還存在謬誤。
但每個人都可能掌握著獨特的竅門,若是能把眾人的經(jīng)驗收集起來,仔細篩選驗證,集眾人之長,必定能形成一套更完備的勘驗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