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天剛蒙蒙亮,公雞嘹亮的打鳴聲在院中響起。
王平立馬爬了起來,稍微用涼水在臉上過了過,等到清醒了一些就開始拿著書邊在地上默寫邊背誦著。
記憶力再好也好再三復(fù)習(xí),有位偉人說過每次讀書都會有一遍新的感悟,王平覺得這句話說的沒錯。
得益于上輩子的學(xué)習(xí)生活,千字文這種字?jǐn)?shù)并不算多的啟蒙書對王平并不算什么,很快他就將昨天的課業(yè)打亂順序,比如藏著下段寫上段,根據(jù)意義寫原文一類的方法又溫習(xí)了一遍,看著沒有寫錯的字沒有記錯的段落,才放下心。
只是看著自己那勉強(qiáng)能夠認(rèn)清如同狗爬的字,王平還是覺得有些頭疼,只好拿起毛筆蘸著清水練了起來。
等七點(diǎn)多的時候,王平吃過早飯就背著一個小小的書箱迎著朝陽走了出去,書箱或者叫書篋是古代讀書人放置書本或其他學(xué)習(xí)用品的。
富貴人家的子弟通常配有書童,書箱也是由黃花梨紫檀木一類的名貴木材定制而成,王平?jīng)]有那個條件,爺爺父親大伯三人連夜為他趕制的木箱他已經(jīng)很滿足了。
爺爺還在木箱上刻了一個小食鐵獸,那是詢問王平后才刻的,這個小食鐵獸既是對前世的回望,也是這一世家人疼愛的表現(xiàn)。
溫暖的朝陽下,王家門口走出一個小小的身影,背著一個同他半個高的小木箱,一蹦一跳嘴里唱著歌謠慢慢走遠(yuǎn)。
“大黃別再咬,不準(zhǔn)扯我小夾襖,否則把送給村頭小母貓……”
來到村口,王耀已經(jīng)在路邊等著了。
“王平,夫子的作業(yè)你寫了沒?”
“寫了呀?!?/p>
“昨天的文章也都背了?”
“背了啊?!?/p>
“那我考你一個?”
“嗯。”
“……”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人的早期歷史中,首先創(chuàng)造了文字,然后人們開始制作衣裳。”
“那要不我考你一個?”
“你。。。你說。”
“率賓歸王的前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