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縣試的最后一天,縣衙門口考生依舊,不過卻多了些人,有那四五十歲的爺奶,有那年紀小小的兒子,還有那滿臉哀怨的老婦人。
“兒子,好好考,咱家可就指著你呢?!?/p>
“孩子他爹,你放心考,今年不中咱們明年來,我們娘倆會一直支持你的?!?/p>
“哈哈,小子放心考,大不了回去給你爹打下手,再給你娶房婆姨,你老子我該干的事就干完了。”
“孩子可得使點勁,一定要爭口氣,可不能讓你大伯一家看輕我們了?!?/p>
……
今日是縣試的最后一場考試,由于詩賦極考驗考生靈感,整個考牌上便只有一道題。
"春意為題,填七言絕句一首。"
考場之中,能夠做出一首完美的詩詞并不容易,考生們往往是在滿足韻律的基礎上,在進行遣詞造句。
考場里不時有那猜到題目的考生,忍不住發(fā)出驚呼后,被守候在旁的衙役警告。
其余學子皆是,眉頭緊鎖,滿頭思量。
王平并不著急,眼下春雨剛歇,與這考牌上的題目倒是極為貼合,便抬頭四周打量起來。
忽然,他就瞧見,號房底下的石磚旁,一抹小草被檐下的水珠不斷沖洗,不斷擺動著身子,顯得蒼翠欲滴。
然后王平心中,詩上心頭,便提筆寫下。
《早春喜雨》
早春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積元。
這首詩本是唐代文學家韓愈,寫給友人張籍的詩,原名為《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王平為了符合,便稍微修改了一二。
只希望,若是韓大家若是泉下有知,能原諒王平的借用,可不是偷,讀書人的事怎么能叫偷呢。
如今已是異世,能夠傳揚一下一些先賢大家的詩詞文章,想來他們也是同意的吧。
王平放下毛筆,輕輕用嘴吹干了試卷上的墨跡,便放下筆,雙手十個坐在木板上虔誠的拜了拜。
這一幕,可給對面的學子嚇得夠嗆,驚慌失措之下,腦中卻突然有了靈感,一時不知道,對面這小考生,這行為究竟是在干什么。
王平等墨跡干了,怕一會天色忽變,再次下起瓢潑大雨,便收拾好東西向著衙役舉手示意。
等王平起身隨著衙役去交卷,一路上的考生們才赫然抬頭,震驚的望著這個毫無存在感的小人兒,竟然在他們還未有腹稿之時,便已經(jīng)起身交卷了。
驚詫之余,便眾都好奇起來,能走到這第四場詩賦試,斷然不會隨意交卷,想來也是認真做了,就是不知是誰家高徒,才能有如此才華?
王平走出考場,只覺得腦中一片恍惚,考場之外依舊人影眾多,他隱隱看到王有發(fā)三人笑著迎了過來,便徹底昏了過去。
“平兒……”
“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