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啊,這讀書是要先啟蒙的,至于啟蒙一是在村里的私塾,二是在鎮(zhèn)上或者是縣里,縣里人多地方好私塾對應貴一點,但效果好一點,而村里的私塾些花費相應較少,效果也略微差一點?!?/p>
“不過老哥你放心,我家孫兒也在村里上私塾,那先生也是有正經功名的,聽說還培養(yǎng)出過幾個秀才公呢,給孩子們啟蒙是完全沒問題的,這一點你放心?!?/p>
“嗯嗯,你這么說我就放心了,不然哪怕老漢也出去干活,也不能讓平兒在讀書這事上受委屈。”
“老哥說的沒錯,但這村里的私塾啊,也要做好花費的準備啊,畢竟這私塾也不便宜,每年要收一次束修,每次一兩銀子,逢年過節(jié)也得送送些東西,好讓那夫子關照一下自家孩子?!?/p>
“當然這都是其中一些,畢竟每年交一次就完了,可這花費最大的就是筆墨紙硯了,聽說那好一些的書都要好幾十兩呢,不過現在他們還小,用些麻紙和一般的書就行了?!?/p>
“實在覺得貴就讓他們抄一下夫子的書嘛,順便也算練字了嘛!”
“不過這紙也不便宜,老哥你要做好準備啊?!?/p>
王老頭已經做好了巨大花銷的準備,可聽到一本好書幾十兩銀子也是忍不住的咂舌。
“王耀和王平倆孩子年紀相仿,要是讀書的話老哥得早做準備了?!?/p>
“早點啟蒙,早點進學,老哥也早當秀才公爺爺嘛!”
“那就借你吉言了。”
兩人又聊了一些,王老頭笑呵呵的揮手告辭回家。
回到家,將消息告訴家里人之后,王平這個雙料碩士也感到有些吃驚了,怪不得古代農家讀書人少呢,就這花費要是年景差一點連本書都買不起還讀個屁。
幸虧前世有國家和愛心人士把他培養(yǎng)到了大學,不然哪來現在王平腦中的知識。
不過他也不慌,憑借著腦中的知識,他相信只要有機會他就能賺到進學的錢,回報整個王家。
雖然家里幾人都對讀書巨大的花銷感到吃驚,可也沒有人對王平讀書的事有什么不滿。
“爹,既然長貴叔都這么說了,那咱們準備一下趁早把平兒送過去吧,
你說那什什么拜師六禮聽得我腦子都昏昏的,咱們可得備的好好的。”
王英雄看著目光迷離的王平笑了笑。
“那好,咱們明天就去把家里剩余著幾石麥子賣掉,再順便看看咱們平兒的拜師禮?!?/p>
“好耶!”
王平高興的又蹦又跳,王老頭三人指著王平也笑了起來。
“爺爺你們去縣里能不能帶著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