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fēng)送暖入屠蘇。
明啟八年,元月初一。
王家村里。
春節(jié)從這一天開始,王家莊的后山上,王家村的莊戶們,皆都提著挎著大小不一的竹籃,里面盛放著紙錢香燭,飯菜和幾片肉食。
到了墳前,各家各戶祭拜過各家先人以后,便都不約而同的來到了,山腰的那片祖墳埋葬之地,幾位老人跪在地上笑著說了話,后生們拿著木锨鏟去草根,平整了墳地,又壓了紙錢,王長貴才叫回來,讓人點起了紙錢香燭。
紙錢的余燼被一陣風(fēng)裹挾著偏向天空,王平親自抱著酒壇繞著撒酒,撒完以后,王老頭招手讓王平跪在自己身側(cè),王長貴和王老頭幾個村中老人,帶著王家莊的老少,恭恭敬敬的磕了頭,便轉(zhuǎn)身帶人從后山走下。
祭祖是王家莊的傳統(tǒng),這些小小的墳土包,雖然默默無聲,但依舊能夠維持一代又一代人的聯(lián)系,這是莊戶人家自己的根。
從哪里來到哪里去,這已經(jīng)是一個哲學(xué)問題了,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家訓(xùn)家風(fēng),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一代人的發(fā)展,而今日的王家莊明顯都很熱鬧。
為了慶祝今年發(fā)生的大事,村里的祠堂也被重新打開,上一次打開還是因為火炕被朝廷夸耀的事,而今年村里也有大事。
王平今年中了秀才,莊里也建起了私塾,這些都是大事,莊里開祠堂的日子,也已經(jīng)過去幾年了,村口的當(dāng)初因為火炕留下的石碑,王家莊之人路過再佝僂的身子,也會費力挺立起幾分。
村里,王平站在祠堂中間,兩側(cè)坐著村里老人,院里圍滿了王家莊的村民,香燭青煙盤繞升起,王長貴偷偷描寫手心里,王耀寫給他的小抄,別扭的握著毛筆,在眾人的見證下,一筆一劃的往族譜王平旁邊,又添上了幾句話。
“王平,明啟七年中秀才,得案首,中小三元……”
話罷,最后一筆也隨之寫完,王翠笑著眺望看了一眼,迫不及待的就跑了出去,祠堂外,王祥看見王翠朝他招手,便笑著點頭,拿起香燭,點燃爆竹,便捂著耳朵跑遠。
“噼里啪啦……”
爆竹聲響起,王平笑著朝身旁幾位老人拱手問好,幾個老人笑著點頭,笑著跟王老頭說著夸耀的話,王老頭雖然擺著手,但臉上的笑意怎么也掩蓋不住。
院里,王有發(fā)幾人,也同樣受到了周圍眾人的恭維,張氏眉眼都帶著笑,王有發(fā)樂不攏嘴,趙氏微微仰著頭,一臉有榮與焉,心里默默想到。
我家平兒,那是最厲害的!
……
這春節(jié)是要拜年的,這兩年年景不錯,家家戶戶的孩子都穿著新衣,提著幾個竹籃,比自家長輩快了不少,從村東頭跑到村西頭,敲著門,等來人以后,就烏泱泱跑到堂屋里,跪在地上磕了頭,說著:
“爺爺長命百歲,奶奶長命百歲,有發(fā)叔長命百歲,張嬸長命百歲,王平哥長命百歲……”
在大人們笑鬧的目光中,幾個孩子匆匆磕完頭,便站起身,靦腆的站在一邊,紅著臉不說話。
張氏幾人笑了笑,張氏從一旁拿起早已準備好的小紅包,放在幾人小竹籃里,笑著拍了拍幾人的腦袋,道:
“新年快樂!”
幾個小豆丁臉上一喜,又大聲說了幾句吉祥話,用小手從竹籃里掏出一些野菜干,放在一旁,便又一溜煙的跑了個沒影。
炕上,小宗翰趴著,胖嘟嘟的小手撥弄著錢袋,看著屋里的眾人“咿咿呀呀”的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