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帝和重臣都有些瞠目結(jié)舌,不過現(xiàn)在所看和方才所吃,似乎這種辦法還是對的。
王平轉(zhuǎn)頭看向張日點了點頭,聞言張日有些緊張,不過聽到恩公讓他拿日志,趕緊從懷里掏出一本厚厚的本子。
紙張邊緣有些磨損,還帶著淡淡的草料味。
宣帝接過時,心里還想著王平莫不是夸大其詞,只是隨手翻開,只見上面密密麻麻記著各種數(shù)據(jù)。
從喂食的種類、分量,到豬的排便時間,甚至不同飼料喂養(yǎng)下的生長對比,都記得清清楚楚,看著看著,他的神色也漸漸認真起來。
宣帝捧著冊子,越看越挪不開眼。紙張被他一頁頁快速翻過,每一頁都記滿了東西:不同品種的豬長肉有多快,生病時什么癥狀,小豬夭折后又有哪些教訓。所有的經(jīng)驗心得都分門別類整理得清清楚楚。
他的眉頭越皺越緊,翻到最后時,忍不住倒抽一口冷氣,臉色也變得凝重起來,在其身后,魏錚好奇地瞥了一眼,同樣被驚到了。
雖說這日志上的字寫的很丑,有些字還寫錯了,有些字不會寫都是用鬼畫符一樣的東西代替的,可是誰能想到,光是養(yǎng)豬這件事,竟然能寫成快上萬多字的書,這也太夸張了!
更讓人驚訝的是,冊子上連每頭豬每隔三天長了多少肉都記得明明白白,宣帝跳過中間的內(nèi)容,直接翻到后面,看到種豬和閹豬養(yǎng)五個月后的重量記錄:最重的有兩百斤,最輕的也有一百五十斤左右,明顯閹豬要重一些。
“原來這世上真有人有研究這種事?”
宣帝長嘆一聲,眼中滿是震撼,隨手將日志合起來遞給好奇的戴晝,戴晝一接過身后蕭靖遠和董舒兩人又圍了過去。
在宣帝身旁,魏錚張了張嘴,神情古怪的看了王平一眼,此刻他算是明白了,那些古往的先賢典籍中說的沒錯。
"全則必缺,極則必反"
“原來這豬缺的是它們的命根子啊……”
魏錚蹙眉看著王平,目光沉思一時愣在原地,雖說這豬很好,對天下百姓也有大助,可他想不明白,一個堂堂六元及第,前途大好的狀元郎,是抱著一種怎樣的感情,去研究豬閹不閹割的?
離譜,離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