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飛船上一粒米、一塊糖,都有了它們的準確歸屬;脫落的螞蟻毛,頭發(fā)絲,食物渣渣,也會有改進后的飛船自潔系統(tǒng)清理,以防止失重狀態(tài)下,被誰不小心吸入。
“艦長,你看那是什么??!”
就在陳牧舟一鼓作氣,依據(jù)自己和其他乘員的生活習慣查缺補漏的時候,姜晨曦驚呼一聲,將飛船光學傳感器捕捉到的異常畫面放大,又進行了虛擬標記后,呈現(xiàn)在了穹頂畫面上。
“!!”
陳牧舟看到了一支艦隊。
那是一群擁有黑色外殼的卵狀飛船,它們大小不一,浩浩蕩蕩一片,數(shù)量上千,齊頭并進的駛向深空,怎一個壯觀了得!
然而幾乎在同時,異化場傳感器便分辨出了這支艦隊的友方特征和本質:
這是空間適應性護殼改造之后的臠覆層,正在‘相轉引擎’的驅動下,以五馬赫的均速,朝著拉格朗日點L1直線機動。
由于五馬赫的速度,在太空中完全不夠看,盡管司臠昨天就開始了測試和轉移,后發(fā)而至但速度更快的晨曦號輕而易舉的追了上來。
“6哇,臠臠這也太帥了!”
饒是如此,陳牧舟還是忍不住贊嘆一聲,
當一直作為‘1600’這個數(shù)字存在著的臠覆層,直觀的呈現(xiàn)在眼前時,陳牧舟感覺到了那種由數(shù)量和規(guī)模帶來的震撼。
試想一下,這是1600艘滿載異形的母艦,那該是怎樣的壓迫感!
“終點距離藍星31萬9千公里,等臠臠到那里,要五十個小時,我們先過去等她就好了?!?/p>
由于晨曦號此行的終點,也是拉格朗日點L1,陳牧舟沒有停下來去打擾司臠,而是囑咐了幾句,繼續(xù)前行。
在距離藍星垂直距離三萬八千公里處,在藍星同步軌道之上兩千公里處,晨曦號來到了電梯纜索的末端。
陳牧舟看到了風箏線放飛的那個‘風箏’——一臺腹部朝外的滅災機,正在‘毛衣’網兜的牽拉下,無聲的在軌道上運行。
滅災機上有燈光和照明,光學傳感器輕而易舉的捕捉到蟻群和機器人忙碌的身影。
有的大臂之間,蛛網密集,這是可供蟻群減速附著的大網,上面堆放、纏繞著大量物資。
登錄滅災機后,蟻群又完成了一次迭代,使它們的足部,可以輕而易舉的在蛛絲和滅災機外殼上活動,無需擔心失足漂離到太空之中。
而有的大臂上,伸展著一些總是面向太陽的太陽能充電板,它們?yōu)闄C體上活動的機器人提供能源。
由于滅災機外殼為金屬,多數(shù)機器人足底有電磁式磁吸裝置,使它們同樣可以自由在滅災機上活動,而少數(shù)機器人還帶了氙氣離子發(fā)動機,就算是失足墜落,自己也有辦法飛回來。
現(xiàn)在,蟻群和機器人忙活的,是纜索的接續(xù)和收放:
滅災機現(xiàn)在所停留的軌道,只是在引力彈弓效應的加速狀態(tài)下,適配單條纜索的臨時軌道,
它們會趁著加速,將索纜延長,最終將滅災機放飛至八萬公里的最高點處,使‘太空電梯’這一整體的質心位置,位于三萬六千公里處的同步軌道上,徹底使其穩(wěn)定運行。
再之后,它們會繼續(xù)補充索纜,直至總索纜數(shù)量達到了設計要求的64根,真正完成太空電梯的建設。
“一下子變得科幻起來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