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想著,陳牧舟回憶起自己與司臠權(quán)柄戰(zhàn)時的細節(jié)。
旋即,他便苦笑著搖了搖頭。
他和司臠搞那一出,司臠處于對他完全不設防的狀態(tài),相當于把‘虺’權(quán)柄白送給了他,
這也使得他壓根沒有感受到‘π’給司臠提供的攻防效果加持,他也沒往這方面去拓展思維。
“至少邏輯鏈條是清晰的……”
陳牧舟連連點頭,由于他看過司臠的‘π’,所以他知道,司臠是怎么編譯‘π’的。
不管怎么提高信息熵,增加復雜度,司臠首先要明白自己做了什么,整了個什么東西。
如此,等到解譯時她才能看懂,所以她仍舊需要‘表達方式’來完成編譯,
司臠選擇的仍舊是語言。
在得到‘成為π’這個思路時,司臠的語言庫已經(jīng)丟失,而她又沒有重新去搜集那七千多門語言,所以她直接用神州語對‘π’進行了編譯,
這其中自然有她自己的巧思,比如她借助了覆層‘熔鑄’表達的邏輯,
之后兩人關系解凍,陳牧舟把005給了她,她又用005把這個過程重來了一遍,還加上了一些從他那里學來的算法,
之前的神州語版本,便被她清庫棄用了。
“這么說來……”
類比司臠的例子,陳牧舟心中有了明悟。
提高信息熵,并不能簡單的理解為語言的上位替代,它是有這個效果,但它的本質(zhì)和用途,都不在此。
它最大的價值,應該是保護它的表達方式。
也就是保護編譯它的算法、信息素、語言、或者其他什么能表達它自己的東西。
語言在保護權(quán)柄,而提高信息熵,它保護的是語言本身!
這其實是一面……表達之盾!
再看向司顏的‘相反應釜’,陳牧舟勾起嘴角,內(nèi)心通透起來。
要破解司顏的表達之盾,就要先搞清楚她的表達方式,
如果她用的是語言,那就要破解她的語言,才知道她怎么構(gòu)建的‘表達之盾’,
但……語言藏在盾的后面!
閉環(huán)了!
這層防護,顯然是行之有效的,信息熵越高,‘盾’便越堅挺,權(quán)柄越安全!
基于這番思索,陳牧舟明白了司顏的構(gòu)建‘盾’的方式,‘相反應釜’,那是一片環(huán)境!是存在于現(xiàn)實世界中的物質(zhì)!
完全沒聽說過的表達方式……
陳牧舟慶幸自己拉住了艦娘,如果她上前與‘相反應釜’交互,很有可能面臨‘已讀亂回’的局面,
就像那個經(jīng)典問題,A和B同時落水,C是去吃火鍋還是去上學,
還有可能被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