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點是在這個‘意識主體’的判定上:
這個意識主體的承載物質(zhì),不能超過一枚米粒大小,
這也是西北用不了‘相坐標’的原因,以西北當下的技術(shù),能夠承載下司零遠程控制,作為主觀投射的最小終端,也需要一塊手表的表盤那么大。
這是硬件差異,是信息密度上的鴻溝。
陳牧舟發(fā)現(xiàn),‘鋼鐵’在此差異和鴻溝下碰壁,但茸、根、臠御三家,卻剛好可以跨越這個門檻。
人類早就發(fā)現(xiàn),一立方毫米大腦組織中,便包含二十萬個腦細胞,五億個突觸,數(shù)據(jù)量驚人,其精細的存儲層級,尚處于人類遠未觸及的深度,
僅僅是單顆大腦平均只有二十瓦的功耗,就是足以令人類望洋興嘆的離譜事實。
所以,只有生物質(zhì)的精細結(jié)構(gòu),能在如此微小的體量下,存得下一個‘意識主體’,
司茸是單一意識體,盟約沒有那么多意識體,只有司臠,可以在認知庫的支配下,以并行、復數(shù)行走體的形式,通過調(diào)用對‘意識主體’的判定。
行走體是移動的覆層,它可以千變?nèi)f化,也可以只有米粒大小。
于是,一個只有司臠可以使用的‘相轉(zhuǎn)引擎’思路出現(xiàn)了:
她可以將一片覆層分解為無數(shù)米粒大小的‘行走體’,在相轉(zhuǎn)之后,通過權(quán)柄算力傾斜,使它們同時激活‘相坐標’,協(xié)同行動、同步位移,在整體上形成一種以瞬時190米為移動間隙的脈沖式推進,
就像是玩戰(zhàn)略游戲時,用鼠標把密集的大部隊框選起來,然后指定點擊某處坐標,大部隊便烏泱泱的同步開進了過去。
而在經(jīng)過進一步精細算力分配和算力優(yōu)化后,他們又找到了不用分解覆層的辦法:
只要給覆層打上虛擬的三維標線,使這些虛擬標線將覆層標記為米粒大小的單元格,將這每一個虛擬的單元格看做行走體,同樣可以重復‘相轉(zhuǎn)引擎’的操作。
行走體與覆層不分彼此的特性,得到了進一步應用。
這就像超人會飛,是因為他體內(nèi)的每一個細胞都會飛,從而使他整體飛了起來。
而實測后發(fā)現(xiàn),司臠甚至不需要專門為‘引擎’分配額外的算力:
這得益于她精準的令人發(fā)指,足以把她自己憋死的生物控制——動物的每一次運動,都是一次肌群的協(xié)同,而一條肌肉的漲縮,則又來自無數(shù)肌細胞的協(xié)同變化,
殊途同歸了,
在算法控制上,甚至不需要搞新東西!
就連重復調(diào)用操作造成的間歇性‘脈沖感’,也在她的操作下,變得流暢平滑,完全察覺不到‘間隙’,
如此復雜的操作,就像是司臠的基本功一般,大量的算力被節(jié)省了下來,完全沒有出現(xiàn)陳牧舟預想中的那種算力擁堵和占用。
一通忙活到晚上,司臠便徹底掌握了將覆層整體送上天的方法。
驚喜不斷,她早就把‘獎勵’陳牧舟的事情放到一邊,她一掃陰郁,明媚張揚,前所未有的專注忙碌起來。
她計劃先將大小不一的覆層,送到藍星的地月引力平衡點,也就是拉格朗日點L1處,在那里將覆層重組、均分為六百份,轉(zhuǎn)為同樣形制的異形母艦,加裝天梭引擎。
司臠忙活了起來,陳牧舟也沒有閑著。
他借著剛才測試、開腦洞的熱乎勁,觸類旁通了一下,打算以司臠為藍本,將同樣的操作同步到嵌合體上,甚至擴展到茸系、根系上……
只不過嵌合體在細胞層,不是100%純臠,同質(zhì)不均,不能像司臠那般自如,更別說‘非同質(zhì)’分化的茸和根了……
陳牧舟暫時沒有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只能暫時將想法擱置,等司臠的‘覆層艦隊’跑出更多的數(shù)據(jù),他再針對性的‘量體裁衣’……
除此之外,他還發(fā)現(xiàn),艦娘和魅魔同樣可以在‘米?!叨龋ㄟ^‘意識主體’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