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植朗聲大笑,手指天空逼格十足:“桃花直透三層浪,桂子高攀第一枝!不才剛剛秋闈中試,南直解元楊植楊樹人是也!”
被羃的絲巾遮住,雖然看不到女子面色,但從氣質(zhì)上,女子立刻沒有洶洶的氣勢,像鵪鶉一樣,斂衽一禮道:“原來是新科解元公!”
既然確定了是李充嗣親眷,聽聲音女子年齡不大,看裝扮女子尚未出閣,楊植不再裝逼,收斂神情拱手問道:“敢問小娘子可是李少保的孫女?”
女子躊躇半晌,低聲回道:“李少保是家嚴(yán),妾身是來看望娘姨的?!?/p>
李充嗣年過六十,居然有一個十七八的女兒。
不過這年頭就是這樣的。大部分秀才,考上舉人進(jìn)士都已經(jīng)三十多,家中已經(jīng)有幾個孩子,考上舉人進(jìn)士后孤身出仕,丟下妻子在家里帶孩子侍奉公婆自己一去就是千里之外。
為排解寂寞,官員往往會在外面找一個小妾照顧自己,想必是李充嗣四十多歲宦游在外納了一個小妾生下來的女兒。
大明法律,對婦女的保護(hù)、尊重遠(yuǎn)遠(yuǎn)超過楊植的前世,那個保護(hù)、尊重是基于禮法的。
大明法律規(guī)定夫妻同體,男人由貧窮變富貴后不能易妻,否則會受到官府嚴(yán)厲的懲罰;而且妻子的官位品級與丈夫官位完全一樣;妻子有權(quán)處理丈夫的財產(chǎn),但妻子陪嫁來的財產(chǎn)、奴仆卻永遠(yuǎn)歸妻子所有。
所以,妾生子女不屬于妾,只屬于丈夫與正妻。妾生子女由正妻撫養(yǎng)大,管正妻叫母親,他們管親母只能叫姨。妾生子女的地位是主人,遠(yuǎn)高于親母奴婢地位。
楊植本經(jīng)是禮經(jīng),對這些彎彎繞門兒清:想必是李充嗣這個女兒自小從親母身邊被奪去帶回四川老家由正妻養(yǎng)大,長大后想親母了,千里迢迢沿長江東下,看一眼親母,然后又要回四川。
想到此處,楊植再一施禮道:“小娘子才學(xué)過人,孝心可嘉!在下剛才唐突,實無心之舉,望小娘子不要在意!”
女子呆了一會,落寞地說:“如果我是一個男兒,考上舉人進(jìn)士,我親母就不是奴婢,也能享受榮光了!”
此女純孝!
根據(jù)大明的法律,父母憑子貴。兒子什么官位,父母親也是什么品級,而且特別注明是本生父母。
大明成化年間,福建就有一個女子先給某家當(dāng)妾生下一個兒子,后面被賣到另一家又生了一個兒子。這兩個兒子居然都考上了進(jìn)士,于是兩兒子向皇帝上疏,爭相請皇帝判決讓自己侍奉親母,請皇帝給親母七品品級,傳為佳話。
女子有這個孝心實在難得,可惜永遠(yuǎn)實現(xiàn)不了,難怪她心理有些敏感、偏激。
想到此處,楊植道:“你可以嫁一個舉人進(jìn)士,曲線救母!”
女子被逗笑了,呲道:“你懂什么!我們大明子弟的婚姻只是兩家合伙,一切只為生育,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撞天婚,盲婚啞娶!男女只在洞房時才見面,事前缺少感情培養(yǎng)!我已經(jīng)十…哦,如果一個未婚的舉人進(jìn)士,那他指定不會娶我的!
再說了,妾身心高氣傲,一般人我看不上…”
眼見兩男女越說越離譜越說越親熱越說越私密,兩老媽子咳嗽連連,忍不住道:“小娘,天色已晚,你應(yīng)該回去了!”
楊植趕緊說:“我看那些農(nóng)夫不像好人,既然在下與李少保言投意合,不如由我護(hù)送小娘子回官驛!”
說著無視老媽子的白眼,楊植躬身做了一個“請”的手勢,女子亦未反對,啟步前行。
楊植竄前一步,如狗皮膏藥一樣貼在女子身后,邊走邊輕輕哼起“這晚在街中偶遇心中的她,兩腳決定不聽叫喚跟她歸家。深宵的冷風(fēng),不準(zhǔn)吹去她,她那幽幽眼神快要對我說話?!?/p>
女子驚訝道:“解元公竟然會說廣東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