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門大人,水口堡即將完工,就是宣寧堡的進度慢了點!江總兵的標兵營一直拖拖拉拉,軍兵不是很愿意干活?!?/p>
大同察院的正堂里只生了一盆火,大同三巨頭巡撫、鎮(zhèn)守太監(jiān)、知府正在召開十一月份的例會。
正三品的張文錦巡撫端正襟危坐于案后,皺著眉頭聽完正三品賈鑒參將的稟報,問道:“賈參將,地基都已經(jīng)完成,不用再動土,剩下的磚、石壘砌應(yīng)該很快的,你一再拖延,不怕軍法?”
賈參將嚇得連忙又磕了一個頭,解釋說:“宣寧堡那邊是江總兵的正兵營,小的不敢驅(qū)使過甚!”
張文錦怒道:“正兵營是他江某人的么?都是朝廷養(yǎng)兵!你身為朝廷命官,做的就是督促工程之事!元旦之后就是開春,如果不能在元旦前建好兩堡,本巡撫不止責打你四十軍棍那么簡單!”
賈鑒面色慘白,連接頓首道:“某實在夾在中間為難!請軍門體諒!”
張文錦舒緩了一下,說道:“你我都是為朝廷辦事,干得好不好,大家都看在眼里!大同前副總兵朱振因貪沒軍餉被革職,現(xiàn)在就關(guān)在大同監(jiān)獄!你好好干,元旦前完成兩堡工程,王太監(jiān)作證,本巡撫保你升副總兵!”
賈鑒聽到張文錦又把升副總兵的愿景說了一次,只得應(yīng)承道:“屬下定當竭誠盡力!”
張文錦揮揮手讓賈參將退下,對書吏道:“請楊翰林進來。”
楊植進來剛坐定,張文錦便問道:“楊翰林來大同一個月了,業(yè)務(wù)都熟悉了吧?大同今年收成不好,眼看快到年底,總得給軍民發(fā)些年貨,請楊翰林多多費心!”
楊植回復說:“如今兵部、戶部亦在改革,流程精簡,有些輸運就直接給商行來做。
南方的糧食如果是輸運到邊關(guān)的,不必經(jīng)通州倉庫、京西倉庫中轉(zhuǎn),而是由兵部、戶部在張家灣清點交接,簽收后直接由商行發(fā)宣大、遼東,如此可節(jié)省一個月時間和上千人力。
急遞鋪昨日發(fā)來戶部的文憑,戶部發(fā)往大同過年的糧秣不日即到,我已令倉丁清理倉儲,到時候巡撫、知府派軍兵前來搬運。”
張文錦眼睛一亮,道:“想不到高高在上的京官老爺也有開竅的一天!如此甚好!元旦前就可建成水口宣寧兩堡!”
楊植猶豫一下,對張文錦道:“巡撫大大是不是太操切了,就怕勒逼太甚,適得其反。”
張文錦看看王太監(jiān)、大同知府,哈哈大笑起來,道:“民心似鐵,官法似爐!
你少年入翰林院,不像我們中了進士就當濁流親民官,一輩子在泥巴地上折騰,你哪里知道辦成一件事何其不易!
官府哪能求著哄著百姓交稅、服役、打仗?如果你手下的倉丁不做事,你又如何?你一個翰林見不得血不敢殺他們,自有巡倉御史殺他們!”
一旁的知府心有戚戚,點頭稱是,以過來人的身份回憶心路歷程:“我還是秀才時,也覺得當個知縣非常威風,排衙之日端坐大堂,堂上一呼,堂下百諾!
可是這世上誰不是刁民,他們讀不進書,又哪個愿意交稅服役?下民都是牛馬性子,不勒逼他們怎么行?”
“上官這樣勒逼,看來是免不了啦!”城郊外的軍屬區(qū)一處低矮茅草屋里,柳忠唉聲嘆氣道。
柳忠家里今天來了一對父子。父親叫郭巴子,兒子叫郭鑒。當初他們?nèi)齻€是正兵營里同一伍的,郭巴子是伍長。張文錦入職大同后,柳忠就被選去了巡撫親率的標兵營。
郭鑒問道:“柳哥,你們水口堡先筑好,條件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