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巴子三人拿著《圣經》西渡黃河一路來到洛川,很快就打聽到李福達的落腳處。當他們見到李福達時,感覺李福達與《圣經》中的正面人物確實有些相似性。
三人在路上都看過《圣經》,這本經書是這么寫的:
起初,天地混沌,盤古創(chuàng)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盤古的靈運行在水面上云云。
然后就是女媧摶土造人,女媧用黃土、白堊、黑煤造了不同的人,白堊黑煤難以與水結合,所以黃土所造之人溫潤,而白堊、黑煤所造之人捏不成形,狀如彌猴,體有惡臭。
人類繁衍,分布于各地,起初與禽獸無異。至堯始有文明,教化天下,堯于是被所有人稱為父親,堯傳位于舜,肉身飛升到天堂,成為昊天上帝,簡稱上帝。
堯所在時代為人類最美好的時代,堯所在之地歷城為世上最好的地方。
冥頑不靈、不肯被教化的人都被驅逐,他們流浪大地,永遠不可能回到歷城。他們在各種土地貧瘠、四季不分明氣候不適合耕種、地理形勢不好無險可守的地方流浪了五千年,忘記了出身成為野人,只記得堯和歷城。久而久之,把堯變讀為爺火華,把歷城變讀為伊甸。
幾千年后,老子見蠻夷忘卻出身背井離鄉(xiāng)非??蓱z,遂騎青牛出關化胡,在天竺點化釋迦牟尼,在西域點化三圣,令他們去尋找爺火華的兒子。
天上的堯帝,即爺火華見野人可憐,以自己的三魂中的一魂降生在耶路撒冷的馬廄,名為耶蘇,東方三圣見耶蘇俯伏跪拜,并打開寶盒,將黃金、乳香和沒藥獻給圣子。
這本圣經敘述的歷史悠久,就是華夏所熟知的過往;描繪的地域廣闊,與華夏探尋出來的地理符合;涉及的各色人等也與華夏見識過的形形色色奇形怪狀的人種一致。
從經書宣講的教義來看,和白蓮教差不太多,也是儒道釋混講,并且揉合了回教的內容。
圣經寫得比白蓮教經書、回教經書好多了,白話文淺顯易懂,闡述的經義更是簡單明了,遠沒有四書五經那樣讓普通人摸不著頭腦。想入圣教更加簡單,只須用水洗一次頭,口中像念“南無阿彌陀佛”一樣念“榮耀歸于我主,我們是主的牛馬”。
書中夾敘夾議,穿插的故事有英雄傳奇,也有市井小民的悲歡離合,講完了故事就講道理。
圣經所記錄的人物眾多,與佛經說天竺類似,圣經主要說的還是西域之事,里面有圣人祭司麥基洗德、賢人彼得馬太等,也有反面人物猶大,按華夏給蠻夷起名的習慣,一看就不是好人。
郭巴子三人一路上閱讀圣經,不知不覺沉浸其中,興致勃勃地討論當年名揚晉西北的李福達會是書中哪個人物轉世。
從李福達在晉西北的傳說來看,郭巴子認為李福達應該是摩西轉世。
徐氈兒不以為然反駁道:“凡轉世者皆帶著前生因果!你看那漢高祖、呂后殺了韓信,韓信就轉世為曹操,漢高祖轉世為漢獻帝,呂后轉世為伏皇后,了結這段因果!
宋太祖乃赤須火龍轉世,被弟弟宋太宗所害,所以宋太祖再轉世為金兀術,滅了宋太宗一系!
由此可見,李福達命運坎坷,應該是耶蘇轉世!”
三人一路上各抒己見爭論不休,意見不能統(tǒng)一,甚至打了起來。
郭巴子見不是事,喝斥道:“既然天上仙人說李福達如果是經書中人物轉世,他自己看到書就能參悟!
李福達是哪個轉世,我們說了不算,李福達說了算!”
及至三人見到李福達,略感失望:李福達既不是當年大同沸沸揚揚傳說的剪紙為馬撒豆成兵的妖人,也不是圣經中描述的能分開海水、拿出五餅二魚就可以喂飽上萬人的神仙,而是身材偏瘦,貌不驚人的中年人,身上只披了一件麻布衣,胸口有細長的血痕,想是干農活被高梁葉子劃出來的。唯其神態(tài)自若,雙目閃現精光,居然與天仙楊巡撫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