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廷和點點頭道:“你會試中式后,我本來請辭讀卷官的,但是圣上曰不必避嫌,明日為父只得勉為其難!
吾家已有一個狀元,你只能在二甲前二十名,進(jìn)六部沒問題,但是入不了翰林院,不要心有怨望?!?/p>
楊惇正想謙虛幾句,楊慎在另一旁不服氣道:“那費大學(xué)士兩代三人同入翰林院,不也沒有人說什么?”
楊廷和對楊慎怒喝道:“你圣賢書讀到狗肚子里了?跪一邊反省去!”
見三十多歲的好大兒乖乖地走到書房角落跪下,楊廷和又對楊惇說道:“不要聽你兄長瞎開腔!費家兩代人考進(jìn)士時,上面俱無奧援!費大學(xué)士兄弟兩人被貶回鄉(xiāng),子侄考入翰林院,與我家不同!”
楊惇連聲求情:“我這次中式全倚仗父、兄之力,請父親莫要責(zé)罰兄長!”
楊廷和哼一聲道:“叫他跪,是罰他忤逆狂悖!你殿試情況如何?”
“孩兒答得勉強(qiáng)。倒是殿試中,那楊植不打草稿提筆寫下六千多字,又是第一個交卷,人人皆說楊植將打破羅倫和費宏的狀元記錄!”
楊廷和冷笑一聲:“天下太平,世人閑得扯淡,所以喜歡傳播這些不著調(diào)的噱頭!他們就是市井小民的傳奇小說看多了!楊植考不上狀元的!”
跪在一邊的楊慎忍不住又接話道:“那樣最好!我可不想跟楊植同坐在翰林院狀元廳里!”
楊廷和這次沒有再責(zé)罰好大兒,轉(zhuǎn)頭對楊慎恨恨道:“你已人到中年,怎么還這個性子!今圣性格陰沉又心意堅定,你莫要被他記恨上!”
在大明典章中,掄才大典的重要性僅次于皇帝登極,一切政務(wù)都要為科舉讓路。
殿試次日清晨,內(nèi)閣四相、掌院學(xué)士、九卿齊聚文淵閣,開始讀卷。
錦衣衛(wèi)將四百十一份考卷放至文淵閣當(dāng)中的幾張桌案上退場,大明王朝最有權(quán)勢的十四人登場,個個目光炯炯看著中央堆成幾疊的考卷。
華夏講人情世故,為親朋好友獲利是華夏兒女應(yīng)盡的義務(wù)。但如何掌握這個度,不至于吃相難看并考慮到其他人也有這個義務(wù),很考驗每位官老爺?shù)那樯讨巧獭?/p>
所以,十四人在讀卷前都分別答應(yīng)過兩至三人的請托,現(xiàn)在到還人情的時候了。
楊廷和身為總讀卷官,先發(fā)言道:“老夫忝為總讀卷官,先給大家分一下卷子吧!”
這幾疊卷子中,其中最厚的一份非常耀眼。好幾個人眼睛看著它,蠢蠢欲動。
楊廷和正待動手,只見孫交、喬宇、張瓚先行邁步道:“我還是自己來吧!”說著手伸向最厚的那一張卷子。羅欽順、毛澄稍一猶豫,落后于三人也伸過手去。
楊廷和心中雪亮,這五人必定答應(yīng)了楊植的請托!
五人里面,圣寵以孫交最重,其他四人便縮回手,由得孫交拿走一疊試卷,楊植那份顯眼地就在其中。
剩下十三人便各自取走試卷回到座位上閱卷,文淵閣安靜下來,只有翻紙的聲音。
過了一會,蔣冕問道:“哪位手上的卷子中有‘履霜堅冰至’這句話?可以給他一個二甲。”便有羅欽順答應(yīng)一聲,抽出一張卷子放在一邊。
隨后閣中十四人紛紛都問某某卷子在誰手上。大家互通有無,先把人情卷選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