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植看看徐階,意味深長道:“人,是要經(jīng)歷考驗才能成長的!只要維東兄有心,就有機會?!?/p>
不多時,馬車來到玉淵潭邊,只見湖面上一艘畫舫,從船上下來一位富貴員外打扮的人,只見他目炯雙瞳,眉分八字,身軀九尺,渾身逼氣,正是朝廷中炙手可熱的武定侯郭勛。
郭侯爺哈哈大笑道:“適才老夫聽聞喜鵲叫,掐指一算,便知有文曲星到來!”
郭侯爺是有名的文藝中年,慣常結(jié)交文人,自己也能寫點東西。想必是看姚淶徐階是楊植的同年兄弟,今日做個東。
小主,這個章節(jié)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后面更精彩!
士大夫?qū)τ谖幕礁叩奈鋭?、太監(jiān)以圈內(nèi)人看待。姚徐二人不敢怠慢,連忙以晚輩身份見禮,幾人互相攜手上船,只聽郭侯爺?shù)溃骸笆廊私灾?,沒有一只鴨子能活著離開南京!今天老夫請大家吃正宗的南京烤鴨!”
徐階見船艙中一個熊熊的碳爐,幾名滿臉橫肉,皮笑肉不笑的家丁手里拎著寒光閃閃剔骨切刀看向自己,感到莫明地不踏實。來不及了,欸乃一聲,畫舫劃開薄冰碾過殘荷,駛向湖中心。
幾人站在欄桿邊看湖上風景,卻只見環(huán)湖一片一片枯樹林,哪來的喜鵲?唯有幾只烏鴉在寒風中時不時嘎嘎叫兩聲,從畫舫上掠過。
郭侯爺嘆道:“今年北京秋旱,冬天也不下雪,湖水淺了好多。不然雪中游湖,平添風味?!?/p>
船來到湖心停住,仆役張上帷幕擋住寒風,舫內(nèi)頓時熱起來,四人脫下狐裘、棉外套坐下,家丁端上烤鴨,給大家細細地切片。
北京的鴨子來自白洋淀,遠比南方鴨子肥美,四人很快就飽了,喝著荷葉茶解膩。
郭侯爺見嘉靖二年三鼎甲神態(tài)自若地議論北國風味,咳嗽一聲道:“姚狀元,徐探花,兩位平時在翰林院干嘛呢?”
姚、徐知道這是話引子,答道:“自然是遍覽翰林院的藏書,讀累了就去柯亭聊天,互相交流,以彼之長補己之缺,楊植管那叫頭腦風暴?!?/p>
郭勛贊道:“果然是翰苑風流!既然兩位讀了那么多書,可曾寫過什么書沒有?”
那話兒來了!姚、徐兩人老實答道:“我等寫下厚厚幾本的,都是讀書劄記,卻沒有自己寫書?!?/p>
“哦,老夫這里有本書,楊植寫了三分之一,希望二位能完成剩下的三分之二,你們看看怎么樣?”
華夏歷史上寫書的人純純因為愛而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沒有一點為錢的心思,看到自己的書被人傳抄、印刷得越多越高興。所以楊樹人說“楊朱無愛,楊朱無書”。
郭侯爺組織編寫的《繡像英烈傳》一書風靡大明,一定是楊植想光大氣學,借上郭勛的名聲、拉來姚淶、徐階,以一科三鼎甲合著一書的噱頭,吸引士人。楊植的腦子真活泛,獨辟蹊徑!
一定是這樣的!
文人自然要謙虛幾句,三辭三讓:“郭侯爺,吾等只恐學問不精,誤了大事?!?/p>
“呵呵,客氣客氣,兩位大才與楊植不相上下,那楊植能寫,二位不在話下的?!?/p>
話說到這里,不好再推脫了。徐階問道:“可否請郭侯爺把樹人兄寫的,借我等一觀?”
郭勛早有準備,從懷中拿出一摞書稿,說道:“書的大綱,每一章的梗概都有。前面十章是楊植寫的,煩請二位大才各自續(xù)寫十章?!?/p>
姚淶看看楊植,看不出來端倪,便接過書稿,與徐階共同翻看起來。
書的題目聽起來像是說理文,又像是紀實文,兩人心中疑惑,翻開大綱與楊植寫的前十章,細細讀了起來。
看了大綱及前幾章后,姚淶失聲叫道:“樹人兄,你怎么會寫這種東西?”
郭侯爺臉色一變,冷笑道:“寫了又待如何?楊植做得,你們就做不得?”
徐階剛才喝的酒都變成汗水流出來:“樹人兄是侯爺?shù)淖又?,自然應唯命是從。但維東兄與在下,實在做不出這等勾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