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植恍然大悟,說道:“太宗用的是鄭伯克段之計。
寧王會不會反,就是所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罷!今日終于落下,大家都是如釋重負?!?/p>
叢蘭疑惑地問:“達摩云云,所出何典?”
楊植嘿嘿一笑,說:“在松江府時,從西洋海客處聽來的番邦故事?!?/p>
對于大明的官員來說,海外番邦屬國根本不值一提。叢蘭嗯嗯一聲沒有再問,說:“你在南京吏部辯經的事,我也有所耳聞。據說你想拜羅整庵為師?”
一個身居高位的官員主動問起自己的情況,說明有戲!楊植引誘著說道:“我與羅翰林意氣相投罷了!這就回鄉(xiāng)去潛心攻讀,過了小三關才能拜羅翰林為師?!?/p>
一個童生要通過縣試、府試、道試也叫院試,叫小三關,才能獲得進入縣學或府學的資格,成為生員,俗稱秀才。
叢蘭點點頭,沒有說話。
大家都是成年人,心照不宣,楊植知道妥了。
自己過縣試府試都沒有問題,想過院試頗有難度。眾所周知,科場上,考生的運氣占了很大的權重。
提學御史從官職設置來說,比巡撫級別低,理論上是巡撫的下級,但提學御史與巡撫同是流官,同樣都是都察院所派,兩者職責不同,按大明官僚體制,并無上下級關系。
大明的官職都是一言堂的。提學御史根本不用對巡撫負責,也不用對都察院負責,他是代天提學,只對皇帝負責。
現在的江北提學是張鰲山,是江西吉安府安??h人,正德六年的進士,賣個面子給弘治三年的進士叢蘭還是可以的。
羅欽順和張鰲山同是江西吉安府老鄉(xiāng),科場輩份僅次于叢蘭,卻想都沒有想過為楊植打個招呼,真是不通人情世故!
自己約的老師,含淚也要拜完!
楊植繞開這個話題,主動問起叢大恩人的身體:“秋冬季節(jié)天氣多變,叢軍門多注意寒暑調節(jié)。”
叢蘭神色黯淡,說道:“我這一生的功績,主要靠軍功升上來的。從弘治十五年就在邊關打轉。正德七年春,流寇逼近鳳陽,我正值壯年,還能躬擐甲胄,身先士卒,奔走邀擊。唉,一晃就七年過去,身體速朽下來!”
楊植知道叢蘭的壽命剩不了幾年,安慰道:“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軍門不要太操勞了。”
叢蘭擺擺手說:“你回鄉(xiāng)后,要心無旁騖,專研八股制藝,爭取六關都過。我看你很喜歡做實事,不是羅整庵那種清華之人,這點像我。”
楊植很佩服這些愿意做“濁流”事務的老黃牛,他從叢蘭的身上看到自己前世父親的影子。于是對叢蘭說道:“叢軍門放心,欲潔何曾潔?云空未必空!我想辦法把羅翰林拉到跟濁世紅塵中,用我豐富的混社會經驗污染他!”
叢蘭哈哈大笑,笑得咳嗽起來。
搞定秀才的事,楊植心上的石頭落地。一路船只輕快,終于和夏師爺一起,趕在春節(jié)前一個月回到鳳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