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來到城下,卻見城下黑鴉鴉一支軍隊,為首的將官手指城頭破口大罵:“癟犢子玩意兒,快開城門!甭扯犢子,俺們上千人今晚住哪里?明天吃什么?”
城頭的大同軍兵探頭叫道:“你們遼兵有多遠滾多遠!別想進俺們大同城!”
楊植韓邦奇見城下軍兵軍容嚴整,以馬軍及車隊居多,打馬上前問道:“怎么回事?”
那將官見兩人官氣逼人,拱手施禮問道:“敢問兩位是?”
楊韓兩人把身份一亮互相介紹后,那遼陽參將李賢憤憤不平道:“大同居然關了城門不讓我們進去,那知縣也不出來說個話!”
按大明制度,軍隊內線行軍攜帶三天口糧,沿途地方縣衙門須提供住宿與糧草。
韓邦奇熟知大同情況,聞言心中一驚,問道:“李參將,你看城內可有異常么?”
李賢道:“城內有黑煙還有喧囂,可能失火了。不過你救你的火,我們又不進去生事,現在煙也沒了,也沒吵鬧,為什么還不放我們進去?”
楊、韓兩人交流下眼神,楊植道:“李參將,你跟我們來,我們給遼兵找食宿?!?/p>
說著楊植便把遼兵帶到南郊小鎮(zhèn)戶部糧草倉庫,跟戶部員外郎說明情況,韓、楊兩人簽字,從倉庫里調出糧草給遼兵并安排了食宿。
當晚韓邦奇楊植同宿一屋,兩人來到月臺上,楊植苦笑著說:“韓參議,我看大同又兵變了!”
韓邦奇點點頭道:“必定是如此!那蔡巡撫人老心慈,上任伊始未能當機立斷誅殺兵變首領以儆效尤,使得兵士氣焰囂張,渾不把兵變殺官當回事!
楊侍講,是非之地不可久留!你明日帶人繼續(xù)前往太原,我守土有責,進城一探究竟!”
楊植拍胸脯道:“解鈴還須系鈴人!我平大同兵亂有經驗,明日還請韓參議即刻帶黃專員南下,你是負責這一塊的,協(xié)調太原府縣還需要參議一言而決!”
刷了一次大同平亂的軍功還想來第二次?逮住大同這只羊使勁薅羊毛?你真是想升官想瘋了!不要命了?亂兵已經不把官員、朝廷放在眼里了!
“楊侍講,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大同軍政不是你的職責,安知亂兵不會加害于你?還是我去吧!”
楊植仰望星空,淡淡說道:“子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晚輩自幼讀圣賢書,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
世上居然有這樣的三鼎甲!看楊植勤于事功對艱難困苦甘之如飴的作風不似作偽,韓邦奇遂誠懇勸道:“楊侍講,大明王朝少年入翰林院者,日后必入閣,必為首輔!你前程遠大,大明朝兩京一十三省是在你的肩上擔著,天下蒼生這幾個字,未來只能輪到你來說!請楊侍講留著有為之身,莫誤己誤國!”
楊植握住韓邦奇的手道:“大明不缺有想法的人,缺的是做實事的人!
若在三北推廣水稻,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晚輩只是一個設想,其中痛點難點堵點為最難,還需韓參議統(tǒng)籌規(guī)劃!
慷慨赴死易,澤被萬世難!我為其易,君為其難!
一旦太原等地水稻種植成功,就可以推之河套等地!憑借此功,那時晚輩親自舉薦韓參議入翰林院!”
韓邦奇總覺得楊植的最后一句話有哪里不對,一時沒想太多,點頭應承下來。
次日當太陽升起的時候,大同南門城頭守軍看到遼兵急匆匆向西往黃河渡口而去,不禁松了口氣。
就在此時,城下有人喊門道:“爾等快開城門!翰林院侍講要入大同城!”
門兵探頭往下看,只見一名少年官員神采奕奕帶著幾名隨從立于城門前,不是老熟人前任大同巡撫楊植還能是誰?
“青天,是楊青天!楊青天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