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晉北山區(qū)的大同已見秋涼,正是廝殺的好季節(jié)。
七月十二日清晨,新任大同巡撫楊植帶著大同總兵朱振、遼東參將李賢及應州朔州各一名指揮使、工部王郎中、戶部員外郎,由那名首倡“楊青天”一詞的小兵為向導,繞著大同城走一圈看城。
城內的亂兵已觀察到遼兵從西邊,應州兵從東邊、朔州兵從南邊分別前來,在城邊扎下營寨,樹起旗號??上攵?,幾日后更遠的宣化鎮(zhèn)兵馬亦會來到大同下,在北門合圍亂兵。
亂兵并沒有驚慌,而是向楊植等人射出弓箭,打放銃炮,在城上高喊:“死了這條心吧!不要想著攻城,大同是打不下來的!桂總兵知府知縣都在我們手上,你們做官老爺?shù)模蚧噬险堃环馍鈺?,我們就打開城門投降!”
楊植等人在距大同城一箭之地外,繞完大同回到西郊遼兵大營會議。
大同巡撫衙門設在遼兵的中軍帳,楊植并不是很相信大同鎮(zhèn)所屬的朔州、應州兵。
“整個大同的防御體系以大同城為核心,大同城四周的交通關隘都設有堡壘,拱衛(wèi)大同城的安全”,朱振指著桌案上的沙盤向眾人介紹說:“大同城高大堅固,護城河寬闊,城墻上火力犀利,是不可能打下來的。”
想了一下,朱振又說:“另外,城外堡壘駐扎的軍兵,與城內軍兵非親即故,焉知我等攻城之際,他們會不會從后面包抄我們?”
楊植指著沙盤上大同北邊的幾處要點說:“這是一個好問題!朱總兵,本帥命你前去迎接宣化兵馬,接到后帶他們布防于這里、這里、這里,既提防韃虜趁亂南下,也監(jiān)控大同防線上的各個堡壘?!?/p>
朱振看楊植所指的地方距離大同北門二十里遠,明顯不是準備拿宣化軍來攻城的。
樹帥是準備圍三闕一?但是把我調離朔州、應州軍又是幾個意思?
朱振的大同鎮(zhèn)總兵一職,是可以指揮隸屬于大同鎮(zhèn)的朔州、應州兵的。他滿腹疑慮,不知道楊植葫蘆里賣什么藥,這時書吏寫好軍令,楊植看過后簽字蓋上巡撫關防大印,交給朱振。
朱振只好雙手接過軍令,出中軍帳打馬向東北而去。
楊植又讓朔州、應州指揮使發(fā)表一下意見,然后揮手令他兩個回營厲兵秣馬準備攻城。李賢見狀,小心翼翼問道:“樹帥,下官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楊植鼓勵說:“本帥御下的風格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你說說你的看法!”
李賢興奮說道:“末將聽說過羅剎鬼子有句話,魚從頭部先爛!
現(xiàn)在城里都是一盤散沙的亂兵,哪個當官的敢做他們的頭頭?無組織無紀律沒有指揮的軍隊,人再多銃炮弓弩再利又有何用?
末將平甘州兵亂早有心得!愿率遼兵明日蟻附攻城!”
楊植咤道:“你彪乎乎的盡扯犢子,這里不是甘州!大同是我皇明經營百五十年的重鎮(zhèn),除了重炮轟城,沒有人能打下來!你遼軍不過千把人,我看過護城河就得死一半!”
見李賢悻悻然退下,工部王郎中、戶部員外郎擔心問道:“今日觀城,確實難打,大中丞,計將安出?”
楊植臉色陰沉,說道:“亂兵畢竟都是邊軍,經常出塞打仗的,戰(zhàn)斗力不容小覷!本院再想想辦法,等宣化鎮(zhèn)兵馬來了商議!”
幾人正說著,探馬來報,大同城頭亂兵用吊籃放下幾名官員,讓他們前來求見軍門大人。
這些官員都是府、縣的佐貳官之類,原來城內亂兵為表誠意,放出幾名文官,催促鎮(zhèn)守太監(jiān)、巡撫等人向朝廷求赦書。
“城內這幾天怎么樣?”
縣丞哭了起來:“好慘!士紳及大戶人家白天沒事,到了晚上就被大洗劫,一輪輪搶過來,無一幸免!
我們文官孤身千里出仕,反而還好,府縣的本地吏員衙役,都是東躲西藏,已經很多人被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