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完了丸子和魚塊,婆媳三人便開始上手包餃子了。
楚青嶼伸手捏了張皮,包了個圓不圓扁不扁的,趙秋月氣笑了,抬腳踢了他小腿一下。
“去去去,別在這兒給我搗亂,這餃子一會兒都是要拜年送去的,你這包的什么玩意兒?!?/p>
楚青嶼左看右看覺得自己包得挺好的,不滿意地反駁:“餃子啊,多好啊,包得挺嚴實的啊?!?/p>
趙秋月作勢要再踢他,楚青嶼敏捷地躲開,然后委屈地扯長音喊:“媳婦兒,你幫我評評理?!?/p>
姜檸原本還邊包餃子邊看戲,聞言臉上的笑一僵,耳尖泛上點紅。
這人真是的!
最近越來越不害臊了,常常當著全家人的面這樣喊她,說也不聽。
她手上輕巧地捏了個圓潤飽滿的餃子,放到楚青嶼朝她攤開的手心上:“喏?!?/p>
明明什么也沒說,但兩個差別明顯的餃子放在一起便是無聲的訴說。
楚青嶼另一只手摸了摸鼻尖。
趙秋月伸手把兩個餃子拿起來放到案板上,對他和旁邊靠著門框插著手撿樂子的楚青旭沒好氣道:“你倆去把對聯(lián)給貼上,那么大人了一點眼力見都沒有,小心我大過年的揍人??!”
楚青旭和楚青嶼連忙出了廚房,到廚房去拿對聯(lián)。
哪是他倆沒眼力見兒啊,明明離正午還差那么點時間呢。
楚青嶼又趁著這會兒去廚房調了半碗漿糊,一會兒好貼對聯(lián)。
這對聯(lián)還是頭幾日去鎮(zhèn)上路過姜家的時候特意請姜檸的大哥給寫的,畢竟這十里八村的出一個秀才也不容易。
一過正午,家家戶戶都貼上了對聯(lián),紅紅的倒是瞬間有了過年的氣氛。
中午按照慣例煮了一大鍋水餃,出去跑了一上午的穗兒也被林一川給安安穩(wěn)穩(wěn)地送了回來。
趙秋月有自己獨特的調餡手法,豬肉肥瘦相間,配上自家種的鮮亮的大白菜,餃子各個皮薄餡厚,浸滿了汁水。
一家人吃得十分滿足,就連小穗兒都吃了七八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