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的幾日王岡過的很快活,晚上與娜扎和熱巴學(xué)胡語,白日就在一眾官員的陪伴下游覽西夏的景色。
其間有一位西夏的漢官自覺才學(xué)出眾,有意稱量王岡這位大宋的狀元,在登山賞雪之時,便有意刁難,提議觀景作詩。
王岡只道不善詩詞,有意推脫,可那西夏官員卻是不依不饒,執(zhí)意要見識一下南朝狀元的風(fēng)流學(xué)識!
其他人聽他說不精通詩詞,更是來勁,紛紛相勸,想要借此折損他顏面!
作詩這種事,好壞素來是見仁見智的,只要你的水平不是斷檔似超出別人一大截,那好壞自然是由別人來評判的!
大家人多勢眾,就算詩作水平比不過你,評判褒貶上還能比不過你嗎!
想通這個道理之后,便是連那一幫不通文墨的武人們都跟著起哄鼓噪。
王岡無奈,觀群山起伏,黃河橫流,張口便是一句“北國風(fēng)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眾人心驚,知其此詞是借景抒懷,只是起筆便是這等大筆鋪陳,盡顯恢弘氣象,后面能接的住嗎?
而后一個“望”字實(shí)寫長城、黃河、群山之景色,更是大氣磅礴!
其中遣詞造句,更顯雄偉氣魄,直觀的展現(xiàn)出北國的風(fēng)光,呼應(yīng)前句。
一眾西夏漢官神色皆變,這等文法或可以琢磨比較,但詞中的胸襟氣象,又如何去比!
這若是昧著良心去貶低,非但不會折損王岡的顏面,反而會讓人嘲笑他們心中狹隘,品行不堪!
這就和他們不是一個檔次的詩詞水平!
眾人互相看看,皆是熄了貶低的念頭,只想見識見識這位南朝狀元是何等的大格局!
然而王岡卻在一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焙?,戛然而止。
眾人疑惑,紛紛向他看去,只見王岡一臉淡然,搖頭輕嘆。
“宋使,下闕呢?”有人忍不住開口想問。
王岡轉(zhuǎn)過身來,看向眾人,微微一笑道:“此詞我暫不做下闕?”
“為何啊?”眾人都是大為驚奇。
王岡負(fù)手轉(zhuǎn)身,望向那斜陽映照的茫茫白雪,面容平靜,他抬手一指道:“諸位且看這大好河山,是何等美景,然而因兩國紛亂,卻又有多少人,埋骨于這群山之間!”
眾人不解其意,不知他為何又說起兩國之間的戰(zhàn)亂,難不成想借此,讓他們規(guī)勸朝廷不要再起戰(zhàn)亂了?
可這種事涉及的是國家利益,又豈是一腔理想和熱情能勸的!
王岡這時卻又看向眾人道:“我等雖非一國之臣,然卻同為讀書人!所謂齊家治國平天下,此方為我等讀書人之宗旨,至于詩詞不過小道爾!今日觀北國風(fēng)光,作詞于此,特留半闕,待兩國和睦,再無紛爭之時,我再將下闕補(bǔ)上!”
眾人聞言,只得無奈稱贊,夸其說的好,說的有理!
話都說成這樣,全是大道理,還能怎么反駁?
說王岡說的不對,詩詞是大道,國家民生不重要?
那不扯淡嗎!
跟隨王岡而來的書記官,立刻提筆記錄:“王岡于西夏受眾人刁難作詩,詞成半闕,眾人被其氣魄所驚,皆變顏色!王岡停筆不言,眾人問其何故,言:詩詞小道,家國安寧方為讀書人之宗旨,故留半闕,待山河無恙,再補(bǔ)之!眾人大慚,皆稱其賢!”
這趟游覽之后,之后出行,再無人讓王岡作詩。
又過了幾日,雪水融化,王岡坐在檐下,觀胡姬輕舞,聽水落滴答,只覺好不愜意,不過有個麻煩要提前做好準(zhǔn)備,就是這兩個胡姬帶回去如何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