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進士游街三日,第一日趕赴瓊林宴,第二日孔廟刻碑,第三日游覽金明池。
這三日下來,讓一眾進士叫苦不迭,每天要走幾十里路,他們哪遭過這個罪啊!
便是騎馬,也磨的大腿生疼,徐鐸現(xiàn)在走路都要撒開腿,生怕磨著。
王岡倒是意猶未盡,這每天都是海量的聲望,如何有可能,他寧愿游上一個月。
游街之后,接下來便是進士們互相聚會飲宴,他們可以狂歡整個三月。
期間去吏部拿了告身,自一刻起,便正式成為大宋的官員,俸祿、職田一應(yīng)待遇皆有。
而后再去審官院分配官職,三鼎甲自然是京官,不過品階不同。
徐鐸拿過文書笑道:“玉昆的官大概會是大理寺評事吧!這授官是越來越低了,仁廟那會還能得個將作監(jiān)丞,外放也是一州通判!”
說著他打開文書,看了眼,搖頭道:“簽書鎮(zhèn)東軍公事?!?/p>
王岡看了眼,徐鐸的本官是太常寺奉禮郎,簽書公事是他的差遣。
宋朝的官制復(fù)雜,本官官職又叫做寄祿官,是用來確定俸祿的,具體干什么工作要看差遣。
比如徐鐸,他的俸祿按奉禮郎去領(lǐng),實際工作要去鎮(zhèn)東軍也就是紹興去開展。
至于簽書公事是個比通判要低一點的官,大概相當(dāng)于后世的市秘書長。
另一進士上前道:“已經(jīng)很好了,到底是京官,可以紓意快志,而我們這些只能在選海沉淪,被人驅(qū)之若吏!”
眾人聞言皆是大笑,他口中所言,皆是蘇軾對選人、京官的評價。
“你這廝端的是促狹!”徐鐸笑罵道:“你是何差遣?”
那人搖頭道:“我這有甚好看,無非是判、司、簿、尉,咱們來看看狀元郎的!”
眾人聞言皆道:“是極!”向王岡圍了過來。
王岡笑著打開文書,還沒等他看清,便有人驚道:“怎么會是大理寺丞!”
王岡定睛一看,果然如此,心中也有些驚詫,京官五階,對于狀元,在仁廟前期會授個中上等的將作監(jiān)丞,到后來便降為了中等的大理寺評事。
而這大理寺丞已經(jīng)是京官的最高一級,再往上就是朝官了。
心中不免想到近日的流言,莫非這王玉昆還真借他叔父的權(quán)勢,跟官家要官。
可王安石怎么敢!國朝重器,豈能私用!
眾人面上不顯,心中卻多是不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