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歪歪扭扭地用紅線繡了幾道波浪線,像幾條蚯蚓在打架,勉強能看出是想表達某種裝飾。
趙氏眼皮跳了跳:
“你這……繡的是荷包還是糧袋?這么大的口子,針腳都露在外面,裝些個碎銀銅板,怕不得走一路丟一路!還費這么大塊布!不會繡就別瞎繡,省點布料還能給你哥納鞋底呢!”
虎妞被數(shù)落得臉一紅,有點下不來臺,脖子梗了梗,嘟囔著:
“我……我不是想著給三哥去考試送點自己做的東西嘛!好歹是我的一份心意!咋還嫌上了……”
她胖乎乎的手指無意識地絞著那不成形的“荷包”,顯得委屈巴巴,只是感覺如果再大力絞幾下那荷包怕是要碎成幾片了。
趙氏看她那樣子,心里又是一軟,語氣緩和下來:
“有那份心就好!真想幫你三哥,不如去廚房和你大嫂多做些趕路的吃食!要那種能放的住的,烙餅子啥的!記得多弄點,省得你大哥那個肚包半道上就給你三弟吃光了!”
她說著瞥了旁邊的大兒子一眼。
王大牛被點了名,黝黑的臉上露出點不好意思的撓撓頭。
“誒!好嘞!管夠!”
虎妞瞬間開心,應(yīng)了句,便撩起袖子就往廚房沖,準備先活好面,等大嫂一收攤回來就開干。
晚飯時分。
狗娃哀怨的聲音響徹堂屋:“奶!爹!為啥不讓我也去縣城?!爹去送考,我去給三叔跑跑腿不行嗎?我都十一了!縣城啊!我還沒見過呢!聽鹵肉攤上吃東西的客人說縣里東大街有家老店燉的羊湯,放上特制的火燒……嘖嘖,那滋味……還有南門有耍猴的……”
“跑腿?就你這分量,能把你三叔的盤纏都吃沒嘍!”
大嫂一巴掌就輕拍在狗娃的后腦勺上,帶著笑罵的腔調(diào),
“瞧瞧你這身膘!一天到晚就知道琢磨吃!縣城那么多好吃的,放你去還不是羊入虎口?老實待家里看攤子!”
狗娃縮了縮脖子,委屈地扒拉飯。旁邊已經(jīng)是個胖胖的小少女模樣的侄女王盤錦,看著哥哥吃癟,偷偷拿袖子掩著嘴,肩膀聳動著偷笑。
灶房里飄出烙餅的香氣,混合著油香和麥香,暖融融的。
飯桌邊,一直沉默的王金寶放下了那桿磨得油亮的銅煙袋,在桌角輕輕磕了磕,他的目光透過堂屋的油燈,落在角落的王明遠身上。
少年身形雖依舊略顯單薄,但背脊挺直,眉宇間已褪盡幼時的懵懂與孱弱,多了讀書人的沉靜,只是皮膚還是有點蒼白。
他看著少年這個樣子,又想起來他幼時的場景。
那年,隆冬深夜,大雪壓斷了樹枝。
王金寶抱著那個被裹在破舊棉絮里的小兒。
小兒瘦得像根蘆柴棒,小臉蠟黃,呼吸微弱得如同風中的殘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