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教諭,‘君子不器’出自《論語為政》篇。朱子注‘器者各適其用’,原是解‘器’之特質——器物各有定用,不能相通;而孔子言‘君子不器’,意在明君子當超越器物之局限,德能周備而不專于一途。
二者實不相悖:朱子明‘器’之‘定用’,正反襯君子當求‘通德’,恰與孔子原意相呼應?!?/p>
李教諭眼中微亮,追問:“若以此題作文,破題當如何承‘道器之辯’?”
王明遠略一沉吟:“圣人不器,惟道貫乎器也。
器若舟車,各適其用;道如江河,萬流歸宗。
君子體道而用器,猶匠執(zhí)繩墨運斧斤,雖借器成事,終以明道為歸,故能不滯于器而德用無窮。。。。。?!?/p>
李教諭頷首,繼續(xù)問道:“‘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此語出《論語》何處?制藝破題當如何承‘本’字?”此番直指科舉實務。秀才考試首重八股破題能力,需精準詮釋經(jīng)典文句。
“出自《學而》篇,”王明遠略一沉吟,“若作此題,破題可曰:‘圣賢示人返樸,蓋本者道所由生也?!蓄}則申:本在孝悌,孝悌乃仁之本,仁為德之本……”
。。。。。。
幾番考校后,室內一片寂靜。
第41章府學旁聽
李秋同端起茶盞,輕輕撇去浮沫,呷了一口。
他面上依舊古井無波,但眼底深處那抹審視的寒冰,已悄然融化為一絲認可。
“文啟兄確未看錯人?!?/p>
他放下茶盞,聲音依舊平淡,卻少了幾分鋒銳,
“府學每日辰時三刻開講,你每日便可來旁聽。規(guī)矩只有兩條:
一,只聽不言,非教諭垂詢,不得擅自發(fā)問議論;
二,課業(yè)文章,須與正式生員一體完成,不得敷衍。
觸犯其一,立革除旁聽資格??赡茏龅剑俊?/p>
“學生謹記!”王明遠心頭巨石落地,再次深深一揖。
隨后,李秋同親自將他引至東側一座寬敞的講堂。
室內青磚墁地,數(shù)十張榆木書案整齊排列。不少學子正襟危坐,研習課業(yè)。
講堂上,一位須發(fā)皆白、面容慈和的老者正整理書卷。
李秋同走上前低語幾句,交談過后,那老者抬眼望來,目光溫潤如暖玉。
“李教諭已經(jīng)和我說了你的情況,”
老者聲音舒緩,自有一股安定人心的力量,
“老夫柳意,忝為本班教諭。你既來旁聽,便坐于后排空位。府學規(guī)矩,想必明瀾兄已與你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