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戎狼!斷脊梁!嗷嗚嗷嗚疼死啦!”李大壯第一個跟著大聲唱起來,用力揮著木棍。
妞妞也扯著嗓子加入,仿佛這樣就能把心里的害怕喊出去。
文文雖然聲音小,也怯怯地跟著哼。
這首帶著詛咒和反抗意味的童謠,迅速在軍城的孩子們中間傳播開來。
他們或許并不完全理解“斷脊梁”意味著什么,只是覺得這樣唱很厲害,很解恨。
于是,在幫忙拾柴火的路上,甚至在靠近前線緩沖區(qū),偷偷撿拾廢棄箭矢的冒險中,這稚嫩卻整齊的童謠聲,便會此起彼伏地飄蕩起來。
“狄戎狼,尾巴長,野心狂……”
“磕掉牙,斷脊梁,嗷嗚疼死啦!”
風(fēng),裹挾著這充滿童稚的歌聲,斷斷續(xù)續(xù)地,越過荒原,飄進了狄戎連綿的營地上空。
起初,巡邏的狄戎士兵聽到,先是愕然,隨即嗤之以鼻,甚至覺得好笑。
“聽,那些中原崽子在嚎什么?”
“像群沒斷奶的貓崽在叫,哈哈!”
“罵得還挺狠,可惜屁用沒有?!?/p>
但日子一天天過去,狄戎的攻勢受挫,軍城像塊啃不動的硬骨頭,讓士兵們久戰(zhàn)疲敝,士氣低迷。
糧草補給也開始出現(xiàn)問題,饑餓折磨著所有人的意志。這時,再聽到那風(fēng)中隱隱約約的“斷脊梁”“疼死啦””,感覺就截然不同了。
那聲音像是不知疲倦的魔咒,鉆進耳朵里,撩撥著本就脆弱的神經(jīng)。
“斷脊梁……媽的,聽著真晦氣!”
“整天嗷嗚嗷嗚的,叫得人心煩!”
一種煩躁不安的情緒,如同瘟疫般在底層士兵中悄然蔓延。
這童謠成了一種心理暗示,不斷提醒著他們戰(zhàn)爭的艱難和潛在的危險。
終于,這歌聲不可避免地傳到了中軍大帳,落在了阿史那的耳中。
此刻的阿史那,正因為前線進攻再次受挫,糧道又屢遭謝云景騷擾而怒火中燒。
他開始疑神疑鬼,看誰都像內(nèi)奸。
當他聽到親衛(wèi)吞吞吐吐地學(xué)唱出那幾句童謠,尤其是那無比刺耳的“斷脊梁”三個字時,他的臉色陰沉得能滴出水來。
“斷……脊……梁?”阿史那緩緩重復(fù)著這三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