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時地利人和,天時咱們雙方勢均力敵都是修養(yǎng)了一個冬天,兵強馬壯精兵強將!地利咱們不如大宛五國,畢竟咱們要深入大宛國境內(nèi)作戰(zhàn),天時地利人和我西征大軍獨占人和!你們說說該怎么應(yīng)對這次大戰(zhàn)?”
大帳中的所有人面面相覷沒有一個人敢開口說話的。
讓他們攻城拔寨他們還可以,可是讓他們建議一場一百五十多萬人的大混戰(zhàn)沒有一個人敢輕易發(fā)表意見。
這可不是三五萬人的攻堅戰(zhàn),戰(zhàn)線一旦拉開一百五十萬人說是遮天蔽日也不為過,牽一發(fā)而動全身??!
一步走錯無論敵我雙方的死傷人數(shù)便是千人起步,誰也不敢胡亂開口。
“讓你們說你們便說,本帥又不是學(xué)究天人什么法子都能想到,集思廣益嘛,萬一有更好的辦法呢?宋副將!”
“末將在!”
“你先說說你的想法,如何可以取得這場大決戰(zhàn)的勝利?”
宋清臉色慎重的深思了起來,眾人沒有一個嘲笑宋清猶豫不決的,放到他們身上同樣是壓力山大。
“大帥,末將認為應(yīng)該在五國大軍尚未集結(jié)之前先殺殺他們的銳氣,增強我方將士的士氣!”
“大帥,諸位弟兄請看,大宛國就在休循國的正西方,而烏孫國康居兩國則一個在東北一個在西北方向,他們想要趕到大宛國匯集勢必都要經(jīng)過絲綢古路才能趕到大宛國,末將以為應(yīng)該在馱馬古道這里設(shè)下兩處伏兵給烏孫國的十萬大軍迎頭痛擊打他們一個出其不意!康居國要先過貴山城,根據(jù)沙盤的提示咱們貴山城外的這片丘陵地帶設(shè)下一處伏兵,打擊一下康居國的囂張氣焰!”
“末將附議,兵行詭道向給大宛五國的大軍一個厲害瞧瞧!”
“馱馬古道!”
柳明志眼前一亮:“本帥突然想起忽略了一件事情,根據(jù)史記記載,西域原先本有五十國,后來相互吞并才最終定下了三十六國這些年你爭我戰(zhàn)更是改朝換代不少國家,縱然如今你們看一下沙盤之上的標注之地,似卑路,劫國這幾個不足二十萬人的小國家根本就沒有計算在內(nèi),咱們同樣懶得攻下來,否則的話西域現(xiàn)在足有四十個國家還要多!”
望著眾人疑慮的眼神柳明志將竹竿定在馱馬古道之上:“本帥說這些的原因便是馱馬古道,馱馬古道的由來你們誰清楚?”
宋清十幾人茫然的相視了一眼無聲的搖搖頭,至于其余二十九國的將領(lǐng)更是一片茫然之狀,漢話都剛會說一點點而已,馱馬古道這個漢人命名的道路根本無從所知!
“烏孫國跟大宛國雖然相距兩千里地可是因為納倫河的水源問題曾經(jīng)結(jié)下世仇,在大漢時期李廣利將軍西征大宛之時烏孫國更是給予過幫助!路線也就是后來命名馱馬古道的這條路!”
柳明志一拍桌子贊賞的看著姑墨蓉蓉一旁的姑墨蓉蓉:“公主殿下說的一語中的,本帥想縱然現(xiàn)在納倫河的歸屬問題在大宛國跟烏孫國之間都是一個難題,烏孫國是游牧國,根本離不了這條納倫河!敵人的敵人未必不能成為朋友,只要咱們拿納倫河做些文章,烏孫國不見得就一定是咱們的敵手!”
“利誘烏孫國?”
“不但是烏孫國,康居國安息國都可以利誘一下,盡量將五國分化開來,據(jù)本帥所知聯(lián)軍犯我甘州之時收受金銀珠寶的國家就有康居國,他們之所以合兵一處不過是擔心我西征大軍將他們破城亡國,可以給他們一個口頭的約定,只要臣服大龍絕對不傷他們一兵一卒,不過還是要做好兩手準備,利誘不成只能硬打了!”
“宋清封不二扎桑車師墨聽令!”
“在!”
“現(xiàn)在西征大軍有騎兵四十萬人啊,由你們帶領(lǐng)二十萬騎兵十萬弓箭手從大宛國的附屬國郁成國邊界穿插過去到馱馬古道設(shè)置兩處伏兵,全部換上乘戰(zhàn)馬,弓箭手由騎兵換乘一路帶過去,先禮后兵,談不攏就給本帥往死里打,能殺多少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