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大軍西征,糧草何來?民力何支?”
“陛下這真是要重蹈漢武帝覆轍嗎?”
質(zhì)疑聲,擔(dān)憂聲,不絕于耳。
然而,詭異的是,朝廷隨后發(fā)布的另一道旨意,卻引發(fā)了截然不同的反應(yīng)。
征召仆從軍!
不是強(qiáng)征,不是攤派。
有軍餉!管飯!立功還有賞賜!
旨意傳開,尤其是聽聞了先前征高麗、征安南的“輝煌戰(zhàn)果”——雖然過程血腥,但結(jié)果是實打?qū)嵉拈_疆拓土,繳獲無數(shù)。
一時間,應(yīng)者云集。
江南水鄉(xiāng),剛剛還在痛斥朝廷的書生,扭頭就看到鄰居家的二傻子,扛著個破包袱,興高采烈地去官府報名了。
“二傻哥,你去做甚?”書生忍不住問。
“參軍!去西邊發(fā)財!”二傻子咧著嘴,露出黃牙,“聽說那邊遍地是黃金,娘們兒也水靈!”
書生:“……”
北方旱地,種了一輩子地的老農(nóng),看著自己那幾個游手好閑、偷雞摸狗的兒子,一咬牙,全給踹去了征兵點。
“去!給老子掙個前程回來!再敢在家混吃等死,打斷你們的狗腿!”
城里坊間,破落的游俠兒,失意的賭徒,甚至還有幾個讀了幾年書、卻連個童生都沒考上的酸秀才,也偷偷摸摸地報了名。
“搏一搏,說不定能娶個西域娘們!”這是賭徒的心聲。
“大丈夫當(dāng)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這是游俠兒的豪言。
“……或許,軍中也能覓得晉身之階?”這是酸秀才的期盼。
流浪漢,冒險家,甚至山賊……
各色人等,懷著各種心思,涌向了征兵處。
原因很簡單:出去打仗,有飯吃,有錢拿,萬一走了狗屎運,還能封妻蔭子,豈不美哉?
至于什么王道、霸道,……能當(dāng)飯吃嗎?
于是乎,怪誕的一幕出現(xiàn)了。
一邊是士林階層口誅筆伐,痛心疾首,引經(jīng)據(jù)典,憂國憂民。
一邊是底層百姓踴躍參軍,熱情高漲,摩拳擦掌,只盼開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