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奉天殿。
旭日東升,金光透過巨大的菱花窗欞,灑在嶄新的金磚地面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大殿內(nèi),檀香裊裊,肅穆莊嚴(yán)。
文武百官,按照品級,分列左右。
群臣皆是神情肅穆,帶著幾分初入新宮的敬畏,以及對新朝氣象的期待。
陸晨身著十二章紋的龍袍,頭戴通天冠,端坐于高大的龍椅之上。
他面色平靜,目光掃過下方群臣,無形的威壓彌漫開來。
隨侍太監(jiān)上前一步,尖細(xì)的聲音在大殿中回蕩:“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話音剛落,內(nèi)閣左丞相楊逍手持玉笏,從文臣班列中走出,來到大殿中央。
“啟奏陛下?!?/p>
楊逍躬身行禮,聲音清朗,“自陛下定鼎天下,百廢俱興,萬象更新?!?/p>
“然,東海之濱,倭寇襲擾不絕,乃心腹之患,臣請陛下早日定奪,出兵征伐,以安海疆,揚(yáng)我國威!”
楊逍話音一落,立刻引起了朝臣們的附和。
“臣附議!”
“倭寇狼子野心,自隋唐以來,便屢犯我邊境,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前元孱弱,致使倭寇坐大,如今我大明國力鼎盛,正該犁庭掃穴,永絕后患!”
五軍都督府左都督殷天正一步踏出,聲如洪鐘:“陛下!倭寇欺人太甚!臣認(rèn)為當(dāng)踏平倭島!”
陸晨抬手,輕輕向下壓了壓。
喧鬧的朝堂瞬間安靜下來。
“倭國之事,朕已知曉?!标懗康穆曇舨桓?,卻清晰地傳到每個人耳中,“諸位愛卿,可有良策?”
宋濂出列,這位當(dāng)代大儒,神色凝重:“陛下,前元曾數(shù)次征伐倭國,皆無功而返,損兵折將甚巨。倭國雖小,其民風(fēng)彪悍,且地形復(fù)雜,海路艱險,不可不察?!?/p>
范遙接口道:“宋大人所言極是。前元征倭,敗在準(zhǔn)備不足,輕敵冒進(jìn),更兼后勤不濟(jì),天時不利。我朝若要出兵,需得制定萬全之策,吸取前朝教訓(xùn)。”
彭瑩玉道:“倭寇之患,非止一日。其沿海流竄,行蹤不定,剿之不盡。依臣之見,除正面征伐外,更需斷其根基,絕其內(nèi)應(yīng)?!?/p>
鐵冠道人張中捻著胡須:“倭寇之所以猖獗,除其本身兇悍外,亦有我朝部分不法商人暗中資助,甚至勾結(jié),為其提供補(bǔ)給,指引方向?!?/p>
兵部尚書謝遜聲音沉穩(wěn)有力:“陛下,倭國孤懸海外,蕞爾小邦,不足為懼。然其民,正如司馬溫公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