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
公式證明。
既然白馬不等于黑馬,也不等于馬,所以,白馬就不是馬。
最終。
陳凡所說的白馬非馬,論證成功。
“陳凡老師,這是詭辯?!?/p>
有粉絲不同意陳凡的觀點。
陳凡亦是點頭:“名家原本就是詭辯。不過,既然大家不同意,但有一位先賢卻非常同意我這句話?!?/p>
“哪位先賢?”
“孔老夫子?!?/p>
“孔老夫子?”眾人更是不解了。
怎么陳凡這個辯論題,已經(jīng)拉到孔老夫子上去了。
難道孔老夫子也說過馬白非馬的話題?
其中有一位對于孔老夫子很了解的粉絲在公頻上說道:“陳凡老師,我熟讀論語,對于孔老夫子還算是比較了解。按我的了解,孔老夫子并沒有說白馬非馬的話?!?/p>
“看來有一位對論語很了解的朋友。既然如此,那我們來聊聊?!?/p>
陳凡笑著說道:“當年楚王去打獵,然后丟失了一張弓,他的隨從要去找,楚王就說,楚人失之,楚人得之,何必去找……不知道大家是否聽過這個典故?”
“陳凡老師,這個典故是存在的,孔老夫子也說過。”
“那孔老夫子聽后怎么說?”
“孔老夫子不愧是一代宗師,他得知此事之后,認為要放寬眼界,人與人都是平等的,不必分什么楚人或是其它國家的人,因此,他告訴楚王,只需說人失之,人得之就可以了,何必要說楚人?!?/p>
陳凡拍了拍手:“你看,這不就是證據(jù)嗎?”
“呃……?”
這位粉絲還有一些不解。
當然。
不只是這一些粉絲不解,其他一些粉絲也有一些不解。
這怎么會是證據(jù)?
當然。
也有一些明白過來的。
但他們明白過來,他們卻是一臉的通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