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新能源的能量還不止于此。當三位偉大的工程師將這種涌動的活力注入由他們共同研發(fā)出的有史以來第一種能夠模擬人類大腦思考方式的智慧工具——‘神經(jīng)網(wǎng)’后,更大的奇跡發(fā)生了。
由人造神經(jīng)模擬出的‘大腦’也一下子擁有了生物活性。本來只能以半自動方式接受輸出信息的神經(jīng)網(wǎng)路第一次開始了‘自主思考’。它從深層改變了人造神經(jīng)網(wǎng)的運轉(zhuǎn)方式,前所未有地提高了神經(jīng)網(wǎng)的反應與計算速度。
有突破的發(fā)展就會有欲望的延伸。
耗費了十余年的時間,新興組織世界政府破釜沉舟地以海中暗礁為根基,鋪造了一座巨大的人工島嶼。而建造這座島嶼的唯一目的,便是安置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神經(jīng)網(wǎng)集合。
野心勃勃的負責人們將這由先人智慧創(chuàng)造出的龐大造物裝進了一棟超現(xiàn)實主義建筑中,又消耗數(shù)不清的‘原晶’礦石去激活它的每一寸神經(jīng)束,每一塊神經(jīng)元。
而當它被徹底激活后,便有了一個全新的名字——潘多拉,世界上第一臺真正的‘人工智能’。
不顧如潮水般涌起的反對聲音,世界政府親手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相較于所冒的風險,他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回報:金錢、權力、地盤,甚至是掌控世界的能力……
不過,當然,就像某些評論家提醒的那樣:世界上任何一臺人工智能的頭頂上都應該頂著一把電磁槍。‘潘多拉’也不例外。
為了徹底掌控潘多拉,世界政府在離島嶼最近的一處海岬又建造了一所由當時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人工智能專家和腦科學專家組成的研究機構,取名‘AIC’——ARTIFICAL
INTELLIGENCE
CONTORL。
工作在AIC的這群頂尖大腦的主要任務便是對‘潘多拉’進行全面的研究和監(jiān)視。他們要知道這個誕生于這顆星球上的第二智能如何工作、如何學習、如何思考,還有它究竟有多么像人類。
與此同時,為了平息反對的聲音,世界政府也承諾,一旦他們預測到或者發(fā)現(xiàn)‘潘多拉’有做出任何危害人類的行為,就會毫不猶豫地關閉給其供能的核反應堆。
不過對此承諾,許多人并不看好,甚至認為這只不過是一個欺騙眾人的噱頭。因為有人曾計算,關閉和重啟反應堆的行為會對‘潘多拉’的主體造成難以估量的影響,甚至傷害。
人類大腦對缺氧有一個耐受時間,超過五分鐘,腦細胞就會陸續(xù)死亡,神經(jīng)細胞壞死后便不可再生。但對潘多拉來說,時間仿佛沒有意義,一瞬間的暫停也可能是永恒。
可不管如何,自圖靈機的設想從天才的頭腦種迸出,自圖靈測試拒絕了一代代專家學者的苦心研制,自人類制造出第一臺重達三十噸的電子計算機后,人工智能終于登上了歷史舞臺。
而它賜予創(chuàng)造者的第一件禮物,便是對智能機器的全新升級。擁有更強大服務能力的機器在世界政府管轄范圍內(nèi)開始全面鋪開。沒過多久,公知們便開始吹噓,甚至給世界政府灌上了‘第零極’的美稱,他們認為,未來就當如此。
迫于壓力,各國爭相開啟了在此項研究領域上的殘酷角逐。因為聰明人看到了這個無法逆轉(zhuǎn)的趨勢的本質(zhì),或者說另一面。
老哲人先天下之憂的表述道出了隱藏在水面之下的波濤,他說,‘這就好像有人為了鞏固自己的強大地位而培育了一頭野獸,其他人預見或親眼見識到了這只野獸的強大威力,便也開始急忙尋找聽從于自己的那只。
人類,逐漸被鈦合金包圍。
……
但我們講述的不是‘原晶’如何改變?nèi)祟惿鐣Y構的故事,也不是主要關于‘人工智能’如何學習進步影響人類的故事。
我們講述的是人,是那些生存于這個變革時代中,處于絕望、悲傷、痛苦、迷惑中,曾自以為無所不能的智慧物種。而他們之中的一些,雖身處于這個時代,卻又似乎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
于是,他們掙扎。
喜歡蒼之雙翼請大家收藏:()蒼之雙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