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豪休息了一會兒,想試試自己還能不能動,能不能發(fā)出聲音。他試了一次深呼吸,緊張,節(jié)制,但沒出現(xiàn)什么意外的痛感,說明呼吸系統(tǒng)正常。
能聞到清淡的味道,嗅覺也正常。
又試著動了動手指和腳趾,感受到了皮膚末端與床單的摩擦,每個手指腳趾都在。
然后顫動喉嚨發(fā)出聲音……
最后,他想確認一下那個東西還在不在。這很重要,之所以想到完全是因為本能。
可就在張豪正在確認時,大門突然被拉開,一個人影幾步走了進來。
一張陌生女性的臉和她那夸張的身材嚇了他一跳。
兩人同時瞪大眼睛對視。
大約十秒鐘后,女人才注意到病人被褥下奇怪的地方,眼睛瞪得更大了,用夸張的語氣問:“你在干什么?”
張豪用最快的速度調整了一下姿勢,卻更凸顯了他并不那么光明正大的目的,于是趕緊支支吾吾的辯解。
但他只是發(fā)出了一些支支吾吾的聲音,努力了半天終于放棄,只好吐出幾個現(xiàn)在能想起的最簡單的字:“你——是——誰?”
女人沒回答他的問題,而是愣了一會兒,接著立刻伸出手將最近的呼叫按鈕拍了下。
不到兩秒鐘,不知藏在哪里的一個擴音器中傳來了護士清甜的聲音。“有什么事,四號病人?”
女人抓起話筒,沖著里面喊道:“快來,這兒有一個病人傻了!”
清秀但身材正常的女護士叫來了一位四十多歲的男醫(yī)生。男醫(yī)生帶著一種本能的和善和專研學術的認真勁兒,一眼看去就讓人覺得放心。
男醫(yī)生帶了一大堆測試工具,看起來肯定一直在準備著,否則不可能這么快就收集好。
這說明他肯定一直在關注自己的病情。張豪感激的想,也許這位就是自己的主治醫(yī)生,是將自己救活的人。
所以,對接下來的測試,他準備百分之一百的配合。當然這還帶著他的一點私心,他必須證明自己沒傻。
結果是,張家真的沒傻。
他記得阿拉伯數(shù)字,知道拼音與字母,能讀出現(xiàn)在世界上會說的人最多的一種通用語,可以辨認各種物品、動物,甚至許多抽象的圖形。
當然,還有人的各種表情和狀態(tài)……
他沒有自閉癥,不是‘雨人’,沒患上斯德哥爾摩綜合癥,也沒有創(chuàng)傷后的嚴重癥狀——
因為他沒有經(jīng)歷受傷后的殘酷災難折磨,而是直接昏了過去。
唯一有問題的是他的記憶。
男醫(yī)生解釋道:“這我們也無能為力,開顱手術風險很大,后遺癥很多,失憶只是其中之一。我們現(xiàn)在沒發(fā)現(xiàn),但不代表你就沒什么其他問題了。
“許多病狀不會第一時間顯露,需要長期觀察。
“至于記憶,我可以告訴你,新的理論研究認為它是動態(tài)的,不是靜態(tài)的被儲存在大腦里,而是一種聯(lián)系感知和行為的技能,它是由神經(jīng)元細胞突觸的狀態(tài)來表述的。
“也就是說你可能會忘了許多事,可能一些本來記憶尤深的事現(xiàn)在只能回憶起片段。
“但當那些突觸受到熟悉或者說相似的刺激時,記憶可能會閃回。就是說,你仍可能找回它們。
“但記住,不是全部,有些事肯定已經(jīng)徹底從你的記憶中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