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 id="q0v9l"><label id="q0v9l"></label></tr>

        <td id="q0v9l"><ruby id="q0v9l"></ruby></td>
        1. <table id="q0v9l"><option id="q0v9l"></option></table>
          <acronym id="q0v9l"></acronym>
        2. <acronym id="q0v9l"><label id="q0v9l"><listing id="q0v9l"></listing></label></acronym>
            <table id="q0v9l"></table>
          1. <pre id="q0v9l"><strong id="q0v9l"><xmp id="q0v9l"></xmp></strong></pre>

            黑巖小說

            黑巖小說>春到江南花自開TXT > 第21章 王安石把孟子推上圣壇(第1頁)

            第21章 王安石把孟子推上圣壇(第1頁)

            歐陽修看人的眼光也的確是毒辣,王安石也確實有這個本事。但是趙旋個人認為歐陽修的滿腔熱情卻是錯付了。因為王安石心中想的是天下蒼生,詩詞文章只是他的愛好而已。

            王安石變法從根本上觸動了官僚地主階級的利益,所以導(dǎo)致王安石滿朝皆敵。連當年支持范仲淹慶歷新政的大佬,比如說韓琦、富弼、歐陽修等,也紛紛的反對王安石,其中也包括范仲淹的兒子范純?nèi)省?/p>

            一次宋神宗和宋朝名臣文彥博的對話,道出了變法為什么困難重重。史書上記載:上曰“更張法制,于士大夫誠多不悅,然于百姓何所不便?”彥博曰“為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也”。

            蘇軾也曾經(jīng)寫了一篇《上神宗皇帝書》來反對王安石變法。蘇軾引經(jīng)據(jù)典洋洋灑灑的寫了八千多字,連變法的條例都沒有搞清楚,就對著王安石一頓狂噴。文中蘇軾寫道:“士大夫捐親戚,棄墳?zāi)?,以從官于四方者,用力之馀,亦欲取樂,此人之至情也。若雕弊太甚,廚傳蕭然,則似危邦之陋風(fēng),恐非太平之盛觀。”

            孔子曾經(jīng)說過:“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鬃邮鞘ト瞬患?,但是孔子所處的時代,是有歷史局限性的。

            對于王安石來說,要想改革變法,畏天畏人畏祖宗是不行的,于是他喊出了那震人心肺的三句話:“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正是這三句話,得罪了儒教更得罪了程朱理學(xué),再加上既得利益階層的抹黑,于是從南宋一直到清末,歷朝歷代都把王安石當做奸邪,釘在了恥辱柱上,被無知的世人唾棄辱罵。

            朱熹罵王安石:“安石汲汲以財利兵革為先務(wù),引用奸邪,排擯忠直,躁迫強戾。使天下之人,囂然喪其樂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p>

            盜名竊譽進入唐宋八大家的蘇軾的老爹蘇洵,也罵王安石:“以為顏淵、孟軻復(fù)出,而陰賊險狠,與人異趣?!?、“衣臣虜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喪面”。蘇洵這話說的就太惡毒了,直接說王安石穿奴仆穿的衣服,吃豬狗吃的食物,頭發(fā)蓬亂像囚徒一樣,滿面灰塵像家里死了人一樣。

            無良文人的造謠更沒有底線。說王安石性格孤僻,剛愎自用,不能容人;是狗獾轉(zhuǎn)世,不講衛(wèi)生,和皇上一起釣魚還把魚餌給吃了。更有甚者造謠說王安石和他的兒媳婦有染!

            直到清朝末年,當外強紛紛入侵,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時,人們才想起了王安石。《天演論》的作者嚴復(fù)寫文章贊揚王安石,梁啟超更是在1908年寫了《王安石傳》,為王安石翻案。

            比中國人更早認識到王安石偉大的,反而是隔壁的日本。1897年,日本法學(xué)家高橋作衛(wèi)發(fā)表《王安石新法論》,并以王安石知己自喻。

            二戰(zhàn)時訪問過中國的最高盟國領(lǐng)導(dǎo)人,1944年訪問中國的美國副總統(tǒng)華萊士,點名感謝了王安石。華萊士明確的說美國大蕭條時很多政策的制定都借鑒了王安石變法里的內(nèi)容。這段舊事在錢穆、沈文輔、賀麟等知識分子的著述中都有記述。

            王安石第一次和歐陽修見面時,作詩期望王安石以后可以比肩李白和韓愈。王安石在回詩的時候卻用:“他日若能窺孟子,終身何敢望韓公?”,巧妙的回避了李白,但是提到了孟子。其實王安石十分贊同孟子的很多政治主張,比如“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君有大過則諫,反復(fù)之而不聽,則易位”等,所以他的理想是“能窺孟子”。

            孟子在后世被稱為亞圣,但是在宋初孟子的地位遠遠沒有現(xiàn)在那么高,可以說孟子能和孔子并列為孔孟,始作俑者就是王安石。

            王安石變法之中也包括對科舉取士制度的改革,而正是在這次科舉改革之中,《孟子》第一次作為科舉考試的必修課出現(xiàn)了。

            宋神宗是王安石的仰慕者,也是變法的堅定支持者,開始重視孟子在學(xué)界的地位了。宋神宗在元豐六年(1083年),也就是王安石變法的第十四年,追封孟子為“鄒國公”,這是孟子獲得的第一個謚號。在孟子獲得“鄒國公”謚號的第二年,第一次被批準配享孔廟。

            后來,朱熹又把《孟子》與《論語》《大學(xué)》《中庸》合為“四書”,其實際地位更在“五經(jīng)”之上,孟子的地位逐漸穩(wěn)固。元朝元文宗至順元年(1330年),孟子被加封為“亞圣公”,以后就稱為“亞圣”,地位僅次于孔子。

            可以說,孟子逐步走向亞圣的地位,始于王安石,成于朱熹,定于元文宗。放在北宋的歷史情景之中,王安石那句“他日若能窺孟子”一點都不為過。

            王安石是承認李白的文采的,但是實干家王安石應(yīng)該是不喜歡浪漫的李白。王安石曾經(jīng)編寫過一本《四家詩選》的書,書中以杜甫為第一,李白只能排第四。別忘了王安石也是北宋三大詩人之一,他的評價還是有分量的。王安石曾經(jīng)直接評價李白說:“李白詩詞迅快,無疏脫處,然其識污下,十句九句言婦人、酒耳。”

            王安石也曾評價詩鬼李賀在《雁門太守行》中的名句:“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王安石說“是兒言不相副也,方黑云如此,安待向日之甲光乎?”其實趙旋在中小學(xué)的時候,學(xué)到這首詩也有同樣的疑問,不過一來沒有王安石的見識和勇氣,二來被老師給忽悠過去了。

            喜歡春到江南花自開請大家收藏:()春到江南花自開

            已完結(jié)熱門小說推薦

            最新手机av一区二区三区_一级毛片在线_国产欧美激情视频免费看

                  <tr id="q0v9l"><label id="q0v9l"></label></tr>

                  <td id="q0v9l"><ruby id="q0v9l"></ruby></td>
                  1. <table id="q0v9l"><option id="q0v9l"></option></table>
                    <acronym id="q0v9l"></acronym>
                  2. <acronym id="q0v9l"><label id="q0v9l"><listing id="q0v9l"></listing></label></acronym>
                      <table id="q0v9l"></table>
                    1. <pre id="q0v9l"><strong id="q0v9l"><xmp id="q0v9l"></xmp></strong></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