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步:換“柱”——立他的“與眾不同”
三日后,谷陽縣舉辦“春日詩會”,蘇淺作為才女必到。石禾讓徐庶“換”了身份:卸去軍師袍服,穿粗布長衫,扮作“田園畫師”,在詩會角落畫《西涼春耕圖》。蘇淺路過,見畫中士兵幫百姓耕地,筆觸里盡是煙火氣,忍不住問:“這畫為何沒有金戈鐵馬?”徐庶答:“金戈鐵馬是為護這煙火人間,比起打仗,我更愛看百姓安穩(wěn)。”
蘇淺眼中閃過異色——她見過的武將多愛炫耀戰(zhàn)功,謀士多空談天下,卻從未有人把“征戰(zhàn)”與“護民”說得如此樸素。此時,石禾安排的“托兒”適時起哄:“蘇姑娘才高,不如以畫為題賦詩?”蘇淺略加思索,吟道:“鐵衣卸作田衣瘦,謀略融成煙火柔。若問將軍何所有,半幅春耕半幅謀?!?/p>
徐庶拱手笑道:“姑娘妙筆,我這畫配得上這詩,愿贈姑娘作紀(jì)念?!?/p>
第三步:借“勢”——讓真心顯鋒芒
詩會后,蘇淺對徐庶的“田園畫師”身份愈發(fā)好奇,托人打聽,卻只查到“畫師曾是西涼軍謀士,因理念不合隱退”。正疑惑時,石禾以“西涼軍答謝百姓”為名,在谷陽辦“軍功展”,展出的卻不是兵器、捷報,而是徐庶這些年寫的《安民策》《治郡疏》,以及他為士兵家人畫的《盼歸圖》。蘇淺在展中看到徐庶批注的“兵者,非好戰(zhàn),乃護家”,終于明白:所謂“隱退畫師”,不過是他想以更貼近百姓的方式,讓她看到“謀略的溫度”。
當(dāng)晚,徐庶在“望柳亭”彈起那曲《謀心》,這回不再躲在琴師身后——他身著軍師常服,卻摘下腰間玉玨,放在蘇淺手邊:“我不會彈情歌,但會用一生護你安穩(wěn);我不懂‘逢場作戲’的求愛,只會把謀略化作對你的真心。你眼中的‘大齡剩女’,在我眼里是‘世間最懂人心的謀士’,我想與你‘共謀’余生?!?/p>
蘇淺望著玉玨與徐庶眼中的坦誠,想起這些天的“琴師”“畫師”“軍功展”,終于明白這是一場“偷梁換柱”的追愛計——石禾偷換了“常規(guī)求愛”的套路,徐庶換走了她對“武將謀士”的刻板印象,讓真心在巧妙布局里,顯了鋒芒。
“原來你早把‘偷梁換柱’用在我身上?!碧K淺笑中帶淚,“可這計,為何讓我覺得……很甜?”徐庶握住她的手:“因為‘偷’的是世俗的套路,‘換’的是我最真的心意。就像石將軍打仗,計謀是殼,真心是核;追你,套路是橋,真情是路。”
遠處,石禾望著這一幕,對趙虎笑道:“看見沒?追愛和打仗一樣,得先看透對方的‘心梁’在哪——蘇淺要的不是‘熱烈追求’,是‘懂她的與眾不同’。用計謀拆她的防備,用真心換她的心動,這‘偷梁換柱’,換的是兩個人的余生啊!”
這章沒有結(jié)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計中情長,共赴余生局
徐庶與蘇淺成婚后,小兩口常以“謀略”打趣日常,倒給石禾的治軍方略添了不少新視角。這日,兗州曹孟派使者來西涼,名義上是“恭賀石禾平定北境”,實則想為其子曹平求娶馬瑤——曹孟早聽聞馬瑤智勇雙全,若能聯(lián)姻,既能制衡西涼,又可得一員猛將。
石禾接到求親信,召眾人議事。馬瑤倒先笑了:“曹孟這‘聯(lián)姻計’,分明是想‘偷梁換柱’,用婚約換西涼的兵權(quán)!”徐庶撫須道:“他想借‘聯(lián)姻’之名,行‘控局’之實,咱們不妨‘以計破計’,把這婚約變成西涼的‘破局棋’?!?/p>
蘇淺在旁笑道:“若論‘反偷梁換柱’,不妨學(xué)學(xué)你們追愛的路數(shù)——拆他的‘心梁’,換咱們的‘柱’?!?/p>
第一步:接“勢”——順?biāo)浦蹱考t線
石禾當(dāng)著使者的面,爽快應(yīng)下婚約:“馬瑤能得曹公子青睞,是她的福氣。只是西涼與兗州相隔甚遠,不如請曹公子親自來西涼完婚,也好讓我等盡地主之誼。”
使者暗喜,以為石禾中計,忙回兗州報信。曹孟也覺“石禾爽快,必是忌憚兗州勢力”,便讓曹平帶三千親衛(wèi),奔赴西涼。
第二步:拆“梁”——借宴觀心露破綻
曹平到西涼,石禾大擺宴席,表面熱情款待,實則讓馬瑤在席間“考校”曹平——以“西涼邊防圖”為謎面,出謀略題:“若你鎮(zhèn)守西涼北境,遇蠻族與叛將勾結(jié),當(dāng)如何?”
曹平答:“以力壓之,殺光叛將與蠻族,永絕后患!”
馬瑤又問:“若百姓與叛將混居,殺還是放?”
曹平不耐煩道:“戰(zhàn)亂之時,百姓如螻蟻,何須顧及!”
宴席后,石禾對徐庶笑道:“曹平這‘梁’,是曹孟教的‘鐵血權(quán)謀’,可西涼要的是‘護民的將軍’,他這‘心梁’,一拆就斷?!?/p>
蘇淺補充:“馬瑤最看重‘護民’,曹平這話,已讓她心生反感,這‘婚約梁子’,先斷了一半?!?/p>
第三步:換“柱”——以情代利定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