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行雨抬眸看著秦楷,說道:“秦楷,你是不是常常覺得自己很聰明,只是時運不濟?沒有好的身份,好的出身,沒有靠得住的背景,要不然你絕對不會像現(xiàn)在這樣,成為別人盤中棋子?!?/p>
“可你是個不愿意認命的人,并且你會覺得自己很特殊,比世間所有人都看得透徹。只要給你機會,你就能成為一個絕對的強者!從此不會再受到任何人的威脅?”
秦楷一言不發(fā),就心境而言,秦楷確曾有過此等心境,至于現(xiàn)在……
現(xiàn)在嗎?
眼前是一灘渾水,秦楷看不清前路,也看不清水中的自己。
許久之后秦楷才問道:“令官大人想與我說什么?”
曹行雨從抽屜里拿出一本書,說道:“這是一本傳記小說,寫的是一個儒生的故事,這名儒生走遍天下,不僅讀了萬卷書,又行了萬里路,可謂是見多識廣。”
“可知道的太多,也不一定都是好事,儒生曾經(jīng)途經(jīng)一個小國,與世隔絕,國民安居樂業(yè),無爭無斗,書生就負責讀書,農(nóng)家就負責種地,官員就負責治國,整個國家所有人都勤勤懇懇,做著自己該做的事情。”
“那里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欣欣向榮,安靜和諧。于是儒生便覺得世界理當如此?!?/p>
“于是他回到自己所在的國家,告訴他的老師,他的父親,他的同窗,他的皇帝,希望他這個支離破碎,百廢待興的國家,也能做到他曾經(jīng)去過的那個國家那樣。”
“不過人人只覺得他讀書讀傻了,人都是有七情六欲的,一個村莊尚且做不到所謂的大同,一個數(shù)百萬人的國家,又如何做到天下大同四字?!?/p>
“于是儒生考學入官,致力于讓百姓都過上安居樂業(yè)的生活,可官場人心這種東西,哪里是圣賢書上的大道理?!?/p>
“但他終究是見過了太多的東西,見過太多東西,縱然面前擺著的是殘酷的現(xiàn)實,他依舊覺得他能力挽狂瀾?!?/p>
“人人都想做名留青史的風流人物,自然也有人自以為是!認為自己就是那史書中的絕對主角,因為他有足夠的見識!見過許多人都沒有見過的東西?!?/p>
“你……是這樣的人嗎?”
秦楷從未想過這位算起來并不算是太熟的救命恩人,會對著他苦口婆心的說出這樣一番話。
更讓秦楷震驚的,是曹行雨是怎么看出來他的這種隱蔽的身份?
秦楷確實因為來自另外一個世界而有這樣的心境,不管怎樣的境遇之后,他都覺得給自己機會的話,定然能有一番不一樣的作為。
一次次的失敗,一次次的否定,這種想法其實并不會消失,而是埋藏在秦楷的心底。
秦楷:“令官大人不止是卓絕的三品武師,更是一位擅長洞察人心的聰穎之人,我不得不承認,令官大人說的不少話,都是對的。”
曹行雨把話本丟到一邊,對秦楷又說起了另一番話:“千年之前,帝國一統(tǒng),始皇遇刺,刺客臨死之前怒斥始皇,說其暴虐無道,全然不顧天下百姓,大興兵戈,所謂的一統(tǒng),不過是血淋淋的人肉鋪出來的?!?/p>
“始皇從來不曾理會這類言語,因為他站的高度足夠的高,沒有人站到過他站在的高度,所以就看不到他眼中所能看到的風景?!?/p>
“可單從一個普通人來說,他恨,也沒錯,原本寧靜的生活,因為各路征伐而灰飛煙滅,妻離子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