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林浩一番深入交談之后,慕容垂的內(nèi)心深處涌起了一陣深沉且難以言喻的困惑與迷茫。
按說自己擁有《太公秘書》,在戰(zhàn)場上戰(zhàn)無不勝;而林家擁有《仁義經(jīng)》,可以增加人道氣運(yùn)。但是眼下,自己寄人籬下,生死完全掌握在別人手里;而林家經(jīng)過多年的努力,也沒有取得任何的成績。
慕容垂開始懷疑,復(fù)興燕國、復(fù)興趙國這些目標(biāo)到底有沒有意義?有沒有可能成功?如果沒有意義,沒有可能成功,那自己一輩子的努力就沒有意義,那自己的這一輩子到底在干什么?
想到這些,慕容垂覺得只有找到《道德經(jīng)》,感知天道,才能找到燕國和自己的正確方向。
而目前,自己對于《道德經(jīng)》中的部分片段,依舊如墜濃重迷霧之中,難以參悟其中那高深玄奧、仿若天書般的真諦。而且慕容垂越來越感覺到自己跟《道德經(jīng)》之間隱隱約約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于是,慕容垂懷著堅定而決然的決心,決定再訪樓觀臺,期望能夠在那里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揭開自己心里的疑團(tuán)。
上一次在樓觀臺,慕容垂在靜坐過程中,心神完全融入了周圍的自然山水之中。在樓觀臺感覺更能感知天地運(yùn)轉(zhuǎn)之道。
而慕容軒對此也是深有感觸,第一次來這里,仍然有一種莫名其妙的熟悉感。
所以,此次二人滿懷虔誠與熾熱的期待,快馬加鞭地再度前往那片充滿神秘與智慧的地方。
他們一路疾馳,沿途的山川秀麗如畫。
那連綿起伏的山巒,猶如蜿蜒盤旋的巨龍,恰如老子所言“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其雄偉之姿無需言語自顯威嚴(yán)。
那清澈見底的溪流,恰似飄逸舞動的銀帶,流淌之間蘊(yùn)含著自然的韻律,正如道家所追求的“道法自然”。
那五彩斑斕的繁花,仿若璀璨耀眼的繁星,綻放之中彰顯著生命的蓬勃,此乃順應(yīng)天道的自然之美。
然而,他們的心思全然被那道家的無上智慧所深深牽引,對于這大自然所慷慨饋贈的絕美之景,全然無暇欣賞,滿心滿念皆是對那能夠驅(qū)散困惑、指明方向的道家智慧的熾熱渴求。
不多時,他們便再次來到了樓觀臺的腳下。
此地依舊云霧繚繞,那輕柔的云霧仿佛薄如蟬翼的紗幔帳,悠悠地漫掩著周圍的一切,正應(yīng)了老子所說“惚兮恍兮,其中有象”,這朦朧之中似藏著無盡玄機(jī)。
仙風(fēng)拂面的感覺依然如初,絲絲涼意透著清幽之意,讓人心曠神怡,恰是“致虛極,守靜篤”的寧靜之態(tài)。
慕容垂下馬之后,與慕容軒沿著那蜿蜒曲折、宛如蛇行的小徑拾級而上。
周圍古木參天,繁茂的枝葉相互交錯,宛如一把把巨大的綠傘,遮天蔽日,仿若在詮釋著“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的道理。
它們似乎在低語著歲月的滄桑變遷,講述著那些被時間掩埋的古老故事,恰似道家所倡導(dǎo)的“善言無瑕謫”,默默傳遞著歷史的智慧。
清脆悅耳的鳥鳴聲聲啼叫,劃破山林的寂靜,那婉轉(zhuǎn)的歌聲似在訴說著自然的靈動與神秘,猶如“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的質(zhì)樸韻味。
而他們的腳步愈發(fā)堅定有力,每一步都仿佛承載著對智慧的執(zhí)著追尋與不懈探索,帶著一種不達(dá)目的誓不罷休的決心。
再次來到樓觀臺,看著熟悉的景色,熟悉的環(huán)境,慕容垂似乎隱約記起來了前世之事。
由于見到熟悉的環(huán)境,他隱約曾記得前世部分片段,于樓觀臺痛哭流涕,痛心疾首,為燕國的滅亡而悲傷。
不知道為何,此時居然又來到這里,竟然覺得曾經(jīng)無數(shù)次曾到過此地。
來到主殿之前,慕容垂輕輕叩響了那扇古樸厚重、充滿歲月痕跡的門扉。
隨著一陣低沉而悠揚(yáng)的聲響,門緩緩打開,那位長須飄飄、神情矍鑠的盧姓老者再次出現(xiàn)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