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老師,一聽說被派去犄角旮旯的鄉(xiāng)下,哪個情愿。
后發(fā)現(xiàn),往茅塘來,和想象中的農村道路,壓根一點不同。
到了茅塘,更是驚掉下巴。
哪是偏遠山腳的農村,說是鎮(zhèn)上,都有人信。
看到學校,又覺得,這所新小學比縣城的都好。
操場上那么多器具設施不說,竟還有獨立圖書館和“多媒體教室”。
而圖書館也不是充門面的樣子貨。
里面真買了很多的圖書,只是,圖書明顯更偏向低年級。
即使如此,大家也不樂意,覺得是被縣里給發(fā)配了。
最后,跟著張校長參觀了教師宿舍,又聽了每學期十三香工廠允諾的獎金。
大家立馬表忠心。
堅稱,后半輩子就在茅塘扎根了。
爭取將茅塘、馬村的孩子,一個個都教導成社會有用人才。
這宿舍,比在縣城分的,好太多了。
寬敞就不說了,床、桌、椅、衣柜等,一應俱全。
另外,每個房間都配備收音機、風扇等,中間的那個公共房間,還擺有電視機、洗衣機、冰箱等。
哪是發(fā)配,簡直是享受,好不好。
這還只是生活上的“保障”。
張校長口中,十三香工廠每學期給老師們發(fā)的獎金數(shù)額,更令人心馳神往。
這都抵得上一年工資了。
換句話說,在茅塘教一年書,能領三年的工資。
且,那么好的路,貨車又每天來往不斷的,周末來回縣城,也很便利。
還不滿足,簡直要被人神共憤了!
秦向河跟著逛了一圈,從那間公共房間出來,見過道上站著一堆老師。
“老師們早就想見見你這大財主了。聽說你經常不回茅塘,見一次不容易,還不抓緊了?!?/p>
張大海打個哈哈。
給秦向河介紹一眾老師,甚至連學校做飯的、看大門的都來了。
這些人打完招呼,全圍著大寶猛夸一番。
再之后,大寶就被一個自稱是大寶那個班的班主任給領走。
望著走遠的老師,秦向河沖張大海笑著搖了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