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身經百戰(zhàn)的張隊長,有時候也要聽聽自己的意見。
所以說自己的破案能力已經遠遠超出一般的偵查員的業(yè)務能力之上。
如果兇手想要通過這種方式來迷惑警察的話,那么是不是他選擇的方式有過于高端?
設計的題目就太復雜了。
所以,吳畏仔細思考了一下,內心做出了一個重要的判斷,那就是說兇手并不是通過這種方式來隱藏自己,而這正是他逃跑路線,是他發(fā)自內心的逃跑。
吳畏的目光再次落定眼前這一摞摞厚厚的案卷上。
可是,如果兇手就是這個工廠工地上的人,甚至就在工地上上班,那么為什么在這所有的檔案里面沒有凸現(xiàn)出來呢?
那么,前期對于兇手個體特征的判斷呢?
難道說前期對于兇手個體背景的判斷是錯誤,導致整個的方向是錯誤?
還是說,兇手在書寫檔案的時候并沒有仔細的填寫,隱瞞了自己的醫(yī)學背景。
這是吳畏此刻直接面對的兩個問題。
此刻,吳偉慢慢的閉上眼睛,仔細回憶著整個案件的全部的推理過程。
對于兇手具有醫(yī)學背景的判斷,吳畏很自信。
他覺得在一個人體有這么多血管的皮膚上特地選擇手臂的肱靜脈注射,顯然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而且,從醫(yī)院的監(jiān)控來說,兇手真正實施犯罪的時間是很短暫,只有不到十幾秒的時間。
那么在這短暫的時間里,他要找到血管注射,更不是一般人能夠完成的。
如果說前期對于兇手的判斷是準確的,那么顯然就排除了第一種可能。
接下來他就要面對的就是第二種可能,兇手有可能隱瞞了自己的醫(yī)學背景。
但是這種可能性有多大?
他剛才瀏覽了自己所有的人員卡信息,從很多的經歷來看都,他們都是常年在外打工的人。
那么,如果說有醫(yī)學背景,那么他還會在這廠里打工嗎?
畢竟在醫(yī)院里,哪怕當一個普通的醫(yī)生,收入可能也會遠遠比在工地上打工強。
關鍵在醫(yī)院里的工作環(huán)境簡直要比在工地上要好上十倍、百倍、千倍,甚至萬倍。
畢竟,根據(jù)吳畏兩世為人的經歷來看,還沒有哪一個放棄了醫(yī)院的高薪工作,來到工地上搬磚的人。
除非,他是為了體驗生活。
因此,在吳畏看來,第二種可能性也被排除了。
如果排除了這兩種可能性,那么就剩下第三種可能性。
隨即,吳畏開口問道:“請問這里是你們園區(qū)內所有人員的檔案卡嗎?”
“對啊,就是我們所有工人的信息卡。”
對于吳畏提出的問題顯然沒有得到相應的答案。
吳畏想問的問題不是工人信息卡,而是全部人員信息卡。